第9章 上吊 (第2/5页)
月姮倒是比村民更多几分见识,早早注意到了字条的材质,洁白,柔软,脆弱,像云又不似云,月姮猜测,林评用这种东西记录,是为了不叫村民长久保存,防止外传,有点阅后即焚的意思。
这点她倒不是很意外,对时人而言,一道菜的方子也是贵族家中的传家宝,更何况这种据说可以肥田增产的法子,珍之重之也不为过。
思庄不知道,眨眼的功夫,月姮成了她的嘴替。
很多她不好对人解释的事情,月姮自动将逻辑圆满了!
村长用他这个年纪不该有的速度急匆匆离开,手里小心捧着字条,他也发现林家郎君给的这东西很脆弱,得先叫老二回家一趟,将上面的内容抄下来,最好刻到竹简上。
至于字条,还是要收在匣子里供奉起来才成!
另外,还得安排人进城为女娘买农具,正好可以和打听月姮阿父消息的人做个伴儿,互相监督,免得贪了女娘的银钱,叫女娘吃亏而不自知!
算算日子,前后也有五六日了,打听消息那人到底是落下了地里的活儿,要是再有四五日,还是打探不到甚么,便叫人回来罢,月姮母女三人何去何从,还得从长计议,这事他回头和女娘说。
思庄不知村长已经有唯他们兄妹命是从的意向,正在院中给钱上吊。
所谓的上吊,就是用麻线将铜钱串起来的过程,一千个铜钱是一吊,勾在一起。因而时人常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这就和“用你的所有钱发誓”是一个道理。
月姮在厨房屋檐下守着药罐火候,见状有些难过道:
“若是我们的行李细软没丢,还能补贴家用,如今倒是叫女娘破费了。”
她们母女三人住在女娘家中,吃女娘的喝女娘的,还得女娘贴钱请医师抓药。
若女娘家资丰厚也就罢了,可这几日下来,她也摸出些根底,女娘孤身一人,没有产出,身边连个信得过的家仆都没有,全靠赵家接济,可受人接济的日子,哪能富足?不过是养活己身而已。
说是有个兄长,那兄长瞧着也是有大能耐的,不至于叫女娘挨饿受冻,但男儿家哪能懂小女娘的难处,哪能做到处处细致妥帖?难免要受到许多不能为外人知的委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