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核籍 (第4/5页)
一定是的!
他讲的王恩之逃生的事或许是真的,但和他没关系!
如果他真的出自义兴,那何不入义兴本地郡学,要千里迢迢跑来荆州?
还有他之前对义兴的几个问题都避而不答,言辞闪烁,戴志高明明查证确凿,怎么转眼便被他一个故事驳倒?“王扬——刘昭——宗测——宗睿”这条线很清楚,这里面一定有鬼!
柳憕默默加强着自己的信心。其实与其说柳憕怀疑王扬身份是假,不如说他太希望他是假的了!
之前戴志高给了他这种希望,然后他就像不断加注的赌徒一样,在希望中越陷越深。每一个质疑的念头都是他新的筹码,都是他继续赌下去的动力。
正当他准备应下时,柳惔站了起来:
“王爷,下官以为核查户籍非验真假,而是事有所出,理当如此。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既有所疑,岂有不正之理?舍弟所议,非为指证,而为正名!故不当涉刑罚!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舍弟一介白衣,职不在此,亦无议政之权。下官忝为王友,有参谏之责,今请王爷复核州府户籍留档,若事有误,下官自当‘谏议不当’之责。”
柳惔生怕弟弟一时冲动,便答应和王扬对赌,所以亲自出面,把风险承担下来。
他这番话说得有两层意思,一是提出核查户籍并非出自刑诉,而是源于事理,所以不涉及“反坐”的罪名,二是此事为公事,我弟弟出面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我来。就算谏议有误,也只是议事不当而已。
柳惔作为王爵三官之一,向巴东王公然提出建议,这分量就不一样了。
往大了说,这种建议是完全可以写到奏折中呈给天子御览的。
再想得远一点,如果现在王爷拒绝柳惔的提议,而后来发现王扬身份真的有纰漏,那此事兴许就被翻出来,作为柳惔已尽到匡正之责而巴东王不采纳的明证。甚至可能被记到史传当中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