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等价不等价 (第4/5页)
发多少,那国家减税多少。
如此,债券和税收就能在当年达到收支平衡,国家理论上不会亏损。
对百姓而言,债券有利息,那就意味着手里有了更多的钱,只不过这笔钱要来年才能兑现。
百姓手里有钱了,那自然就不会再束手束脚地去搞储蓄,而是更多地放到市场花钱消费。
再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你花钱买了基金,每天都有几块钱的净赚收入,那你是不是就会想着每天早上,多给自己的早餐加一根香肠和两个鸡蛋?
而这笔买了基金(国债)的钱,又会被第三方(国家)拿去进行各种投资(搞基建、矿产、冶炼等产业创收)。
只要最终还钱的时候,税收大于债务利息,那就是有的赚。
用未来的债务换取发展,发展带来现在的财富,从而去对冲未来的债务,达成收支平衡。
关键在于用债务换发展。
林煜尚处于农业时期的大明,提出这套金融债务理论,唯一的目的就是,促进大明的对外殖民掠夺和工业化扩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