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词典 (第3/5页)
而且,明朝的切音法也不是从来没变过,到目前为止,总共经历了差不多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譬况法。
所谓譬况法,非常简单,就是用单纯的语言去描述汉字的发音情况。
一般分为以口势譬况、以舌位譬况、以送气急缓和声调长短譬况等。
《淮南子·修务训》中说:“胡人有知利者,而人谓之駤。”
高诱注:“駤读似质,缓气言之者,在舌头乃得。”
在《管子》书中还曾记载过一则与譬况法有关的小故事:
齐桓公和管仲悄悄地商量攻打莒国,但这事很快就走漏了风声,后来得知是大臣东郭牙传出去的。齐桓公就问东郭牙怎么知道的,东郭牙就说:“臣视二君之在台上也,口开而不合,是言莒也。举手而指,势当莒也。且臣观小国诸侯之不服者,唯莒。”
意思就是说,东郭牙是看齐桓公和管仲的口形、手势,并结合了当时的春秋形势,硬是猜出了齐桓公要攻打莒国的意图。
不过,譬况法虽然好用,但缺陷也很明显,那就是过于笼统,普通人学字很难精确把握和理解。
于是乎……
就到了第二阶段,读若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