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边疆[60年代] 第73节 (第4/5页)
“去哪了?”陈胜青黑着脸问,“到处都找不到你。”
“去办了一些私事。”杨秋瑾把车停下,从车上麻溜地往地下跳。
拖拉机脚踏位置离地面至少有半米高的距离,她一个孕妇直挺挺地从上面跳下来,吓得陈胜青急忙伸手扶她,“你小心点,别忘记你现在是有身孕的人,做事情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莽莽撞撞。”
“这算什么,以前我怀着天佑,快生了我还上山背满满一背篓的猪草,结果不小心脚滑摔了一脚,除了肚子有些疼之外,啥事儿都没有。”杨秋瑾没事儿人一样的说。
陈胜青听得心中一痛,牵着她往养殖场新建的食堂走去说:“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以前我没在家,没人给你依靠,你什么都要自己做,现在我在你身边,你要试着依靠我,把所有事情都交给我做,让我做到一个丈夫应尽的责任。”
“好啦,我知道了,你别生气,我跟你讲,先前我开拖拉机的时候,肚子里的孩子踹我......”她把先前的事情跟陈胜青分享,嘴里说到:“我饿了,想吃好多好吃的,咱们快去吃饭吧。”
陈胜青已经是第二次做父亲,但还是一次感受孩子在肚子里的乐趣,他弯腰在杨秋瑾微隆的肚子上听了一会儿动静,啥也没听见,听杨秋瑾喊饿,二话不说带她去食堂打饭。
养殖场在半年前就已经扩建完毕,目前养殖场占地约为一百亩,专门分建了家禽、家畜养殖区,使用苏联进口的半自动清洗粪便器,家禽们进行一半圈养,一半散养的模式,养殖规模阔大了五倍,工人也从原来的六人,阔招到了五十人,变成了一个中型的养殖场厂。
当一个厂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其基础设施也要进行阔建,比如职工宿舍,职工食堂,职工娱乐室,都是在开年以后,重新修建的。
此刻正是食堂开饭的时候,不大的食堂里,来吃饭的工人不到一半的人。
养殖场在杨秋瑾的授意下,招得工人大多都是农场职工家属为主,一小半的人则是不愿意干苦力活的民工。
女职工一般都是在家里做饭吃,在食堂吃得大多是厂里的单身汉。
除非哪天食堂炒了好菜,否则养殖场的食堂都是冷清清的。
杨秋瑾跟陈胜青,还有一大帮孩子到食堂里打饭,自然吸引了职工们的目光,纷纷跟她打招呼:“杨场长,来打饭啊,这是你爱人陈副团长吧?长得可真精神。”
杨秋瑾鲜少来养殖场食堂打饭,职工给她打招呼,她都笑呵呵的一一回答。
因为吃饭的人不多,食堂做得饭菜也不多,今天就吃羊蝎子炖土豆,凉拌皮牙子,水煮萝卜,大白菜汤,另外就是三合面馒头,是白面玉米面高粱面掺和在一起发酵的,蒸出来还算松软,再就是大米饭。
陈胜青每样饭菜都打了十人份的,借了食堂后厨的大盆子,装了满满当当几个大盆子,让李大蛋、陈天佑、王松月等等几个孩子,帮忙端回到杨秋月住得房里,准备开饭。
陈天佑几个孩子在戈壁滩打了一上午的猎,一共打了两只野兔子,十多只田鼠,全被陈胜青剥皮剁成快,再去副食厂买了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按照孩子们的要求打算做一锅火锅配饭吃。
这时候所谓的火锅,就是用剁椒、豆瓣酱、干辣椒、干花椒、姜葱蒜、各种香料自己炒制,加水煮就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