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第97节 (第5/5页)
“不怕,人生漫漫长,咱们一天进步一点。”周长城拉过辈子,把两人都盖在里面。
所有的积蓄借给了桂春生,周长城和万云两人又感受到了金钱上的窘迫,一个比一个着急着赚钱,到处打听年底有什么货能卖,好在他们还有五百公斤的毛线没有卖出去,当时就是觉得夏天不好卖,价格也不合适,就特意留到冬天。
夫妻俩儿依样画葫芦,摸到小商品市场去,找专门收这些毛线的人,所幸年底物价又涨价了,这批毛线是一千块进货来的,卖了两千六出去,拿着这笔钱,周长城和万云那根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松开一些,不然他们两个估计连过年的钱都没有了,总不能过年不给桂老师包红包吧?
第126章
日子紧赶慢赶,到了年尾,桂春生凑了一笔钱,具体多少,无人知晓,然后和裘松龄等人再次去了一趟海南,他们这回去得快,回得也快。
回来的时候,桂春生只拿了一小沓资料文件,其他的都没带,这些他没有给周长城和万云看,只是把它放在抽屉里,这些都是裘松龄和秦永先建议的土地投资,他们几个老友,每人不论大小,在三亚周边买了一两块地。
这些人的先辈往上数,多数是商人地主,广州的通商口岸风气和家中做生意的影响,让桂春生他们对贸易和数字敏感,对土地有着天然的亲近和霸占感。
国家继续改革开放是大趋势,如今的当家人是个有魄力做出改变的人,海南特区的成立,再加上深圳这个改开成功的特区作为火热发展样板,所有的条件加起来,让他们在其中看到了黄金闪烁的机会,既然不能到当地去做实业,那么最快速最安全能从中赚钱的方法,就是占地,占完地方,再等后面的人进场掘金,让金钱流动起来,大家都在其中占些好处。
就如裘松龄举的例子那般,18世纪在旧金山赚到最后的,不是全世界前赴后继掘金的人,而是在其中提供衣食住行的商人。
这几份文件写的是桂春生一人的名字,并请了公证处做公证,但在他的计划里,已经想着要把10%的收益送给周长城和万云,当做是他们参股的一部分,只是现在政策叠加,态势却不算明朗,往里头涌入的资金和人都不多,一切待实现的计划说出口,都为时过早。
桂春生是能等得起长期收益的人,涉及到钱的事,他的心态很稳定,不会为一时的输赢摇摆,也是怕给两个年轻人心理上过分多的期待,他就选择了什么都没说。
而周长城和万云两人把钱借出去之后,私下看着那空荡荡的存折感叹几句钱插着翅膀飞走的话,就再没多说过什么,对着桂老师,他们有自己的尊重和感恩。为了重新充盈那张存折,夫妻俩儿对自己的生活做出了调整。
过年之前,对他们这种小生意人来说,正是赚钱的好时候。
今年,周长城和万云依旧不打算回县里过年,而是继续待在广州,手头没钱的危机感实在是太大了。
好在大地方,机会也多。
十二月底时,杨卫星找到周长城,问他年底了还要不要次货电器?
有黄锐鑫这个人在,周长城肯定是想要的,不论多少,能赚到自己口袋里那就是实实在在的。
好多人在今年都吃到了倒卖电器的甜头,坏了几个零件的货怕什么?拿出去修理好,立马能换钱!现在是年底,大部分人存了一年的钱,不就是为了给家里买个大家电吗?家里有新电器过年,亲戚来家做客都显得有面子。所以电器厂有不少人的脑筋都动到了那批积累的次货上。因此小小主管的杨卫星这回能做主拿到的次货数量很有限,只有二十多盏台灯。
货量太小,周长城就没跟葛宝生说,直接给黄锐鑫打电话,说自己有一批次货,质量有问题,问他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