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被迫考科举 第22节 (第2/5页)
陈素只好抽出几本王右军的草书字帖递给宋允知,叫他好生收着,能练则练,不能练也不必勉强。
说完,陈素便匆忙入宫了,只有宋允知摩梭了一下手下的字帖,再次感慨先生的豪横。系统曾说过,这里的历史在两晋后就与宋允知知道的出现了分歧,但是前面的历史名人却还是共通的,譬如这位王羲之先生。
宋允知宝贝地揣着字帖离开了,他这回一定好好练习!
陈素一路畅通无阻抵达太极殿,太极殿本是议事正殿,接待外国来使亦在此。那北戎国从前态度倨傲,但是近年来却缩起些利爪,不再针锋相对。北戎不仅引入夏国不少典章经书用以教学,还将原本中原的儒家文化尊为正统,对夏国的国子监也很是推崇,而在文坛上久负盛名的陈素也是他们示好的对象。
两国使臣对其他官员都平平,唯独对陈素态度热切了不少。
不过陈素对北戎人没什么好印象,知道他们奸诈伪善,所以即便对方态度和善,他也不假辞色。
皇上前些年也是受了北戎不少气的,如今见他们的使臣对陈素态度友善,且不论是真心还是假意,总让皇上心里舒服了不少,这等蛮夷之国,终究是要在中原的正统文化下溃不成军。他忽然闪过一个念头,陈素的弟子听闻还是神童,泱泱华夏,出几个神童不是稀罕的事儿,但是在北戎跟燕国却是鲜有。
不如,来日带这些使臣亲自去国子监见一见这小神童,彻底挫伤他们的锐气?
第27章 骑射 允哥儿身负重任(含入V公告)……
皇上纵有这个念头,却也按下不表,只因此事不必急于一时。
如今两国来夏,打的是学习中原文化的由头,尽管中原已经被北戎国给占领了,但是正统文化传承依然是在夏国,当初不少世家大族南迁时,将家中传承几代的藏书一并带入江南,剩下的大多一把火烧了干净,致使北方文化发展一度陷入停滞。
北戎国王虽然瞧不上夏国君臣软弱,但却很赞同用他们那一套礼教文化来约束子民,所以派遣来使前来学习,尽可能考察夏国,最好是能将夏国新弄出来的那什么活字印刷也一并给学过去。
若说北戎过来是包藏祸心,那么燕国则是为了凑数。这些年燕国与北戎也不太平,边境年年有摩擦,甚至还丢了部分领土。燕国人得知北戎南行,生怕北戎跟夏国冰释前嫌,最后合力先灭掉燕国。于是,坐不住的燕国国君也派使臣前往,想看看这两国究竟有没有私下酝酿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两国使臣将要在建康留足足一月之久,夏国朝廷其实也是盼着他们早日走的,可来都来了若是一心赶客太不礼貌,他们得罪不起北戎,另外,朝廷其实也想借此机会从北戎那边做点马匹交易。
江南缺良马,本土的马体格矮小不善于作战,须得从北边购置两码进行配.种,进而改良血统。但北戎的良马价贵,又不轻易卖给夏国,朝廷每年为了买马这件事情耗费不少钱财不说,还未必能买得到真正的好马。
这次,夏国开放宫中的藏书阁给两国来使摘抄,允许他们学习印刷术,作为交换大头的便是战马。
北戎也答应了。他们对此有恃无恐,认定即便再给夏国十年、二十年时间,他们那所谓的马政也经营不起来,劣等马在如何改良也终究是上不了台面的次品。
他们没什么后顾之忧,只一心考察夏国。又因这两国使臣对陈素颇为待见,所以很多时候陈素不得不领命陪着,还得被迫跟两国使臣团里的文人互相交流。
陈素每回烦不胜烦想要发火之际,兵部尚书跟户部尚书都会恰如其实地冒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