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第2/5页)
他们与普通百姓想的不同,普通百姓更多的是情感寄托,文士们想的则是前途有望。
朝廷既然获得了众多古籍史料,并以祝公之名、建竹梦学宫,从而扩充国朝文化底蕴。
就一定会向文事领域倾斜一定的资源,使国朝文士的前途更为宽广。
现在摆在眼前的最好机会,就是成为竹梦学宫的教习。
如此,不仅能得到朝廷官职,还能通过教授祝公遗族,名录国史、名望大涨。
不过如此好的机会,也就这一次,趁着竹乡一梦、千载谜团的风闻上船,才能分润最大的实惠。
若是等事件平息,再入竹梦学宫,也就只能图朝廷官职了。
因此各个学宫的知名教习,名声远扬的大儒,久居京师的各地新锐文士,皆向朝廷献书自荐。
不仅如此,那些文士还不放过任何凑热度的机会,纷纷借周元与竹乡之名,展示文采。
为此,在周元不知道的情况下,京城出现了不少关于他的文稿。
如,见靖安周元书、新元魁首录、周都尉竹乡游记、少年志梦集等等。
随着事件的发酵,百姓们议论周元、文士们书写周元、官吏们感叹少年得志。
就连花楼青馆都在传唱少年入梦词,茶馆评书也出现了周都尉探秘集,使得京城掀起了一阵周元热。
幸好周元现在不在京城,否则他的府邸门槛都得被踏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