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谁是项王,谁是沛公 (第1/5页)
醉爱小说网 zuiaixiaoshuo.net,最快更新1979我的年代生活!
第225章 谁是项王,谁是沛公
一万一千字大章,求月票~
明天上午九点,抖音直播码字,欢迎围观监工。
——————
香江安家这种情况对宁卫东来说不是坏事。
如果安家真是铁板一块,后续许多事情还真不太好谈,但是现在……
宁卫东想了想道:“见一见也好,你安排一下。”
安宁立即应了一声,嘴角微微上翘。
宁卫东能答应跟安致诚见面,无疑是个好消息。
这能够大大提升她在香江安家的重要性,也能更让那边知道,她在京城,在宁卫东这里的影响力。
反之,如果宁卫东不答应,三房那边也不会放弃,依然渠道去找宁卫东。
最终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安宁的能力都会受到质疑。
说定了这件事,宁卫东又冲了个澡,吃完了饭从安宁家里离开。
安宁又在床上躺了一会儿,心里略微合计,披上一件睡衣,起身去打电话。
“喂,致诚哥,已经谈妥了,周六晚上,我来安排……”
安宁放下电话,靠在沙发上翘起二郎腿,却是“嘶”的一下抽了一口冷气。
刚才心里有事儿还没觉着,此时放松下来才觉着疼。
连忙岔开腿仔细查看,嘴里咒骂一声:“这个牲口!”
……
另一头,宁卫东没骑自行车,坐公交车回到公司。
好在这个时间不是上下班,公交车上的人不多,宁卫东跟售票员买票,找个靠窗的座位坐下。
下午干燥的风顺着窗户迎面吹来,让人觉着爽利。
宁卫东的一只手插在裤子兜里,握着那个硬邦邦、冰凉凉的金属疙瘩。
心里默默思忖着,富民旅社那边的黄金要怎么处置。
公交车晃晃荡荡的走了半个小时才从华侨功夫附近回到单位。
宁卫东从车上下来,顺着马路边上的行道树往前走,却在这时候忽然身后有人喊他:“宁经理?”
要是陌生人在身后喊,他只当听不见不会贸然回头。
不明身份,不明意图,谁知道对方是来干什么的。
不过这一声宁卫东却听出了对方是谁,回头一看果然是小当。
“宁经理,真是您!”小当笑着从后边快步上来:“刚才远远我就认出是您。”
宁卫东笑了笑:“小贾同志。”
宁卫东打量,小当手里提着两条风干好的腊肉,诧异道:“这么早就做腊肉了?”
小当忙道:“不是,我同学他们家从湘省来了亲戚,给带了不少腊肉。我妈寻思给食堂换换口味,就买了一些,让我过去拿来。”
宁卫东恍然道:“湘省的腊肉可挺有名,看来有口福了。”
小当笑着道:“我爸做的腊肉芹菜炒豆干可好吃了,回头您一定尝尝。”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往回走,两人本来也不熟,没有太多话题,就说起小当的工作。
宁卫东问道:“工作还没落实?”
在这个时间跑去帮着取腊肉,明显小当还没上班。
说到这个,小当面露苦涩:“嗐,工作我是没指望了,我没下乡,现在那么多下乡回城的,就算有工作也轮不到我头上。”
宁卫东恍然,印象里秦淮柔着三个孩子,好像就棒梗去下乡了。
槐花没去,是因为年龄太小没赶上。
小当却是年纪正好,硬是没去下乡,恐怕当初也费了一些周折。
宁卫东道:“那是不太好办。对了,现在何师傅在我这,他原先是轧钢厂的,你怎么没接班?”
说起这个,小当的脸色有一瞬不自然,勉强笑了笑:“这事说来话长。我爸那人,怎么说呢,您是不知道,现在岁数大了收敛多了,在原先年轻的时候脾气可爆了,还练过武术摔跤,动不动就伸手,没少得罪人……”
宁卫东恍然,这是怕到轧钢厂食堂接何雨柱的班受气。
倒也不是没道理,就何雨柱那个狗脾气,的确没少得罪人。
不过小当这么说,听听也就算了,单就这个原因,说什么也得去,肯定还有别的原因。
但这是人家家事,宁卫东懒得探究。
小当虽然长的挺漂亮,身材也相当不错,随了她妈。
宁卫东对她却没什么兴趣。
要说漂亮,白凤玉、石晓楠都出类拔萃的美人,只比小当更漂亮。
要说个人能力和背后资源,赵如意和安宁也不是小当能比的。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说话,顺路回到公司的四合院。
来到前院,秦淮茹正在院里洗食堂的桌布。
该说不说,秦淮茹持家干活真是一把好手。
如今公司的小食堂让她管着,里里外外都是井井有条。
跟她打一声招呼,宁卫东顺着垂花门进了里院。
秦淮茹甩甩手,在围裙上擦干了水,拉着小当问到:“你怎么跟宁经理一起回来的?”
小当把腊肉放到厨房,回答道:“宁经理坐公共汽车回来,正好碰见了。”
秦淮茹点点头,长出了一口气,往垂花门里边看了一眼,拉着闺女一边往厨房里走一边小声叮嘱:“听妈的,以后离他远点。”
小当一愣,有些不明白。
秦淮茹叹口气道:“听妈的,宁经理那种人咱家搭对不上,更何况人家已经定亲了。原先的赵经理你也见过,那可是大领d家的……”
小当越听越不是味儿,立即打断道:“妈,您说啥呢!我跟宁经理就是碰巧遇见,顺路一起回来,说这些有的没的。”
秦淮茹道:“小当,你别嫌妈啰嗦,有些事你不懂,妈是过来人,比你更清楚。就宁经理那模样,那个体格,比电影明星还好看,是个女人看了都喜欢。但越是这样的人,咱们越要离远点,咱们这样家庭出身,就得踏踏实实过日子。”
小当一脸无语:“哎呀,妈~您还有完没完了。”
……
这时宁卫东回到办公室,也没到办公桌后边坐着,而是靠到沙发上,摸出一根烟点上,思忖着那些黄金。
两吨多的黄金,怎么洗白?
在这个年代,这件事的难度非常大。
宁卫东思来想去也没完全办法,首先运到外边去变现就被他否定了。
不说这样做的成本和风险,而是立场的问题。
老话说,纸里包不住火。
不管做的再天衣无缝,这么大量的黄金,绝不可能神不知鬼不觉。
一旦走漏风声,这种行为说轻了叫不合时宜,说重了就是吃里扒外。
眼下国内正是缺资金的当口,甭管外汇,还是黄金,都是珍贵的金融资源。
所以,哪怕是把这些黄金埋在地里分毫不动,也决不能弄到境外去。
前者只是无功,后者却是大错。
否定了这种可能。
宁卫东继续思索,如果在国内,少量黄金可以直接在黑市上消化掉,哪怕是几十公斤的量,黑市也能吃掉。
这几年随着一些正策渐趋宽松,不少人通过各种办法出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