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海参崴 (第3/5页)
胡八一说了声“没事儿”。
其他人睡得也不踏实,听到动静也都纷纷醒了。
虽然开了两间房,但昨晚上五个人都睡在一间,包括王叶在内。
屋里是大炕,完全能睡得下,而且事急从权。
王叶看了看表,还不到七点,外边街上已经有了人声。
众人干脆起身,到外边那位老板娘也起了,穿着一件大红色的毛衣,头发起了静电,枪毛枪刺的,正蹲在门口刷牙。
听到动静,回头瞅一眼,不由多看宁卫东一眼。
昨晚上黑灯瞎火没看清,这时才发现这个年轻后生长的真俊。
但也仅是多看一眼就罢了。
王叶走过去,问了一下哪有卖早点的。
老板娘含着牙膏沫子,抬手指着:“前边十字街有摆摊的,炸油条、炸糕、面茶、豆腐脑都有。”
王叶道一声谢,众人顺着方向过去。
不远就看见老板娘说的十字街,再往前能影影绰绰看见火车站的楼顶。
即便是隔着一千多公里,这里的早点跟京城也大差不差。
只不过东北生产大豆,这里的豆腐脑和豆浆香味更浓。
昨儿坐了一天火车,几人的吃食都是在车上糊弄的,这时都饿了。
顶着热乎气吃个饱。
等再回到那招待所,王森已经来了,蹲在门口抽烟,旁边的骡车也没拴,由着骡子在啃路边半死的枯草。
见几人回来王森直接站起来跟王叶道:“那边已经联系好了,我们九点半出发,那边有人接。”
宁卫东看了看表,还有二十多分钟。
立即到屋里收拾一下,把行李放到骡车上。
王森在一边抽烟,等众人准备好,倒也没非等九点半,赶着骡车就走。
从绥芬出去,不远就到边界了。
原本两边有铁路直接连接。
但前几年,懂的都懂,铁轨给拆了,再加上宽窄轨的问题,铁路连接就彻底断了。
远远能看见,边境上拉着铁丝网。
顺着道路过去,这些铁丝网大部分是十年前,打完真包岛修的。
到现在不少已经锈蚀了,还有些干脆被生长的植物拱倒了。
距离铁丝网还有十多米,王森喊了声“吁~”把骡车停下来,让众人等着。
大概过了十多分钟,对面路上晃晃荡荡开来一辆嘎斯军用卡车。一看便知是来接他们的。
王森撂下鞭子,让几人先等着,单独走过去。
对面那卡车离铁丝网十来米停下,从上面下来两个人。
一个穿着军装,看军衔是个少尉,另一个一身浅蓝色的条纹西服,戴着金丝边眼睛,手里提着公文包,踩着皮鞋走过来。
来到近前,三人交涉一阵,王森回头指了指这边。
又过一会儿,便冲这边招收。
宁卫东几人跟过去,王森道:“你们跟他们走,先到海参崴。”
王叶点头,说了一声“辛苦”。
王森“嗯”了一声,看向胡八一和宁伟:“把枪留下,那边不让带枪,被查出来很麻烦。”
两人一愣,看向宁卫东。
宁卫东点点头,二人从腰里拿出手枪交给王森。
=9+书_吧
王森道:“回头我托人交到哈市,你们回来到那边去拿。”又介绍道:“这位是哈或维奇,负责把你们带到海参崴。”
戴着金丝边眼镜的西装男点点头,口音很重的用中文说了一声“你好”,同时冲宁卫东伸出手。
刚才胡八一、宁伟在交枪前看向宁卫东,已经说明了宁卫东是这一行人的首脑。
“你好~”宁卫东伸出手,用俄语回应。
哈或维奇也没在意,既然被派到这边来,会俄语是很正常的。
简单寒暄,几人过去来到那辆卡车旁边。
风格鲜明的苏式卡车,巨大的越野轮胎,为了应付冻土层,离地高高的底盘,再就是大马力和简陋的内饰。
驾驶楼只能坐三人,除了哈或维奇和那名全程没说话的青年军官,里边还有一名司机,正好坐满了。
宁卫东几人只坐在后边的货箱里。
好在货箱里还算干净,顺着两边能坐的木板。
随着汽车启动,传来一股柴油味儿,卡车晃晃荡荡的顺着不算平摊的土路开走。
宁卫东坐在后边,好像坐船一样,好悬没把一早上吃的油条豆腐脑晃出来。
其他几人也没好到哪去,尤其王叶,脸色煞白,应该是晕车了。
好在这段路没多远,往前走了十公里就有一座火车站。
离火车站不远,土路变成了柏油路,汽车总算平稳下来却很快就停车了。
哈或维奇从驾驶楼下来,叫宁卫东几人下来。
从这里坐火车到海参崴有一百多公里,大概三个小时。
跟那边绥芬站差不多,这边的火车站几乎废弃了。
实际上这座火车站并没有客车,只有货运列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