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第2/5页)
直至此时才仔细打量着两瓶酒。
透明的玻璃瓶看起来很有质感,里边的酒液也是清澈透明,稍微一晃,泛起酒花。
商标很漂亮,用中、俄、英、法四种语言写着‘火焰伏特加’的名字,盖子是金色的金属扭盖,还有防伪贴纸。
宁卫东在旁边介绍:“伯父,这是我们公司下属的酒厂,参照速联、波澜、瑞典的伏特加制造技术,进行了改进之后,生产出的华国伏特加。”
卡得罗也夫不由得看了宁卫东一眼:“你们公司?”
他当然知道华国的情况。
宁卫东解释道:“具体来说叫东意公司,是挂在机械部下属的一家集体单位,由我担任经理。”
卡得罗也夫点点头,这种事情他不陌生。
实际上如今速联也有不少类似的情况。
一些有门路的人,把企业挂靠在某些正府部门的名下,其实怎么回事,大家懂的都懂。
笑呵呵道:“即使如此,回头我得好好尝尝。”
宁卫东一笑,也没顺着酒的话题往下眼神,点到为止就够了。
又坐了片刻,主动起身告辞。
实际上,今天见到卡得罗也夫,宁卫东的目的就是把这两瓶酒送去。
看着侄子把宁卫东送走,卡得罗也夫稍微松一口气。
今天跟宁卫东见面之前,他真是提心吊胆的,生怕宁卫东语不惊人死不休。
今天他跟宁卫东见面,自然是有kgb的人在盯着。
虽然宁卫东胡说八道不至于真把他如何,但有句话叫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到时候少不得他需要解释这解释那的。
只是卡得罗也夫酱军有些奇怪,宁卫东这样坚持要见他,到底为了什么?
难道真就为看看他,把张主任那封信送来,再带些不轻不重的礼物?
卡得罗也夫思索着,柳德维奇从外面回来,听到脚步声,看向门口:“人走了?”
柳德维奇道:“是,叔叔,我把他送上了出租车。”
卡得罗也夫疲惫的捏捏鼻梁,靠在沙发上指了指旁边示意柳德维奇坐下。
这时候从楼上下来两个人。
卡得罗也夫看向他们。
这两人走到跟前,为首的中年人立正敬礼:“酱军同志,非常抱歉,冒犯了。”
卡得罗也夫摆摆手道:“都是为了工作。”
中年人道:“谢谢您的理解。”随即示意跟在旁边的年轻人到卡得罗也夫旁边的茶几下面取下了一枚连着电线的微型麦克风。
刚才的谈话内容,顺着这枚麦克风都被楼上的二人听到,并且录制下来。
完事之后,中年人再次礼貌告辞。
卡得罗也夫点点头,直至对方出门脸色才阴沉下来,冷冷“哼”一声,这才说道:“对宁卫东这个人你怎么看?”
柳德维奇道:“叔叔,我有些看不透,他这次来要见您的态度很坚决,但见到之后又没说什么实质东西,让人看不透他想干什么。”
卡得罗也夫紧抿着嘴角,缓缓点点头,柳德维奇说的,正是他的想法。
自从接到哈或维奇的电话,他就猜想宁卫东的目的,到现在依然没有明晰的方向。
卡得罗也夫道:“这件事没这么简单,他还会回来。“
柳德维奇明白卡得罗也夫的意思,宁卫东这次来是到伯力去见基络廖夫,在回程的时候还会经过海参崴。
卡得罗也夫道:“等他回来,如果再找我,你去跟他见见,看他究竟想干什么。”
柳德维奇立即应道:“我明白~”
……
另一头,宁卫东坐在出租车上,并没有返回酒店,而是直接去了火车站。
晚上九点半的车,宁卫东六点抵达别墅,与卡得罗也夫见面大概四十分钟,坐车抵达火车站也得四十分钟。
到时候等不了多久就能上车了。
路上很顺利,除了遇到一个铁路路口,等了七八分钟,全程没有拥堵。
抵达火车站时,其他人都已经到了,在候车室等着。
看到宁卫东回来,几人也没问什么情况。
实际上,这些人当中,有资格问的也只有王叶,但现在的场合明显不合适。
宁卫东跟哈或维奇打声招呼,询问几点可以上车。
有哈或维奇在,他们多少是可以享受一些特权的。
哈或维奇道:“我们提前半小时进站,全程大概十二个小时,明天上午九点二十分抵达伯力火车站。”
宁卫东点头,时间之前他看过了,这个年代速联的火车速度也是这个样子,要说速度快也就东洋的新干线和法国阿尔斯通的高铁能达到200公里每小时以上。
这对于后世的华国高铁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别忘了现在才是1979年。
在候车室闲坐了一小时,终于可以进站上车了。
该说不说,这个时候速联正经的火车还是拿得出手的。
车厢里干净整洁,各种设施也都不错。
哈或维奇买的也是卧铺车厢,实际上在速联的长途火车中,几乎没有硬座一说。
至于原因,很好理解,从莫思科到海参崴,全程七八千公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