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附问答和想说的话 (第4/5页)
莫里斯走到讲台旁,轻轻挥动魔杖,一块羊皮纸浮现在每个学生的桌前。
“今天的作业,”他说道,“请尝试回答一个问题:‘在巫师社会中,力量是否等于权力?’你们可以用任何方式表达观点,无论是写文章、画图,还是其他。我不在意形式,只在意内容。”
诚然,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事实上,脱离了这个世界本身,站在更高的维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也并不容易。
很多人认为,力量代表着一切。
就像一个主角,他有着超高的魔力,便可以轻易的实现自己的目标——复仇或是改变。
但,这就产生了两点分歧。
第一,这样的行为和伏地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伏地魔也试图用力量来征服一切,让所有人来听从他的命令,让这个世界变成他的一言堂——他成功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历史早就给了我们的答案。
那么接下来分析并且延伸的一点便是:他的失败是偶然还是必然?
如果只是偶然的话,那么是否可以证明他的这条路,也就是用力量来代替一切,是可行的?
再换个思考角度,没有哈利的出现,他是否会成功?
有关于这个问题,马原中的唯物史观也给出了答案——
首先,唯物史观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本质来把握历史的创造者。
其次,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再其次,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最后,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四点原则。
而历史人物在历史创造过程中的作用可以简单概括:
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有些起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作用,有些起历史前进的反动作用。
因此,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最后一句话便给出了答案——伏地魔的失败是必然的。
哪怕没有哈利·波特,也会出现一个阿里·波特、贝里·波特,来代替哈利·波特行使他的历史责任,让历史在其发展轨迹的必然趋势前进。
为什么?
因为历史人物的产生是必然性的。
他受到了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的影响,这些不同的因素互相叠加才叠加成了历史人物的诞生。
再举一个形象的例子,可以将时间向前推。
在元朝末期,易子相食,民不聊生的时代。
难道没有朱重八,就没人反抗元朝的暴政了吗?没有朱重八,元朝就不会灭亡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没有朱重八,还会有王重八,李重八,赵重八的出现,来代替朱重八来实现他的历史使命——推翻元朝。
总不能,你跟那群吃不起饭,易子相食的人说:这个时间线的朱重八消失了,你们就饿死吧,别反抗,没了朱重八你们会失败的,你们等下一个朱重八的诞生吧?
这听起来荒诞极了。
对于这种人的最好手段,就是把他放回元朝末期——他就老实了。
如果真的有这种情况的发生,最有可能发生的状况是:
即使一些人明白自己并不是那个所谓的“朱重八”,也会为了自己的命运,为了更多的人避免遭受自己的命运,为了那即将到来的命运,为了那终将到来的命运,前仆后继,舍生忘死!
即使这个世界真的需要一个“朱重八”的出现,他们在等待“朱重八”到来的过程中,也绝对不会是苟且偷生,而是反抗!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当年汉朝张俭(元节公),被阉党构害,四处流亡,每户人家即便知道会引来杀身之祸也愿意收留他。
凡是元节公所经过并留宿的人家,被处死的数以十计,他们的宗族亲戚也惨遭杀害,郡县因此变得残破不堪。然而,明知道等待他们到来的是死亡,仍会有无数的人会站出来,以此为荣,甘愿承受一切。
这些人不乏没有读过书的走夫贩卒,但他们敬仰元节公的为人,内心对于社会的道义和责任感驱使着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这难道不是最好的例子吗?
这个世界从来不泛勇敢的人存在,不泛道义的存在。
如果需要我以我血荐轩辕,那就我以我血见轩辕!
而在这个过程中,这些人会成为“朱重八”,“李重八”,“赵重八”,成为那个创造和改变历史的人物。
在更高维度,在莫里斯的前世,有很多人听不懂唯物史观,他们不想,也根本不了解历史所带来的背后含义。
他们只认为,哈利波特的世界,是一个魔法的世界。
魔法高即代表强权,有着魔法,就可以轻易地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
同时,这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的诞生:
第二,假设说,魔法强真的可以为所欲为,那么魔法得强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才能达到“为所欲为”的地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