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第5/5页)
而灯笼,照亮的是回家的路。
翻进主页面,认真读完了要求,才发现,离截止日期只剩八天了。
所有的评委都在为了这两个作品,哪一个得第一而争论,主办方决定让大家进行不记名投票。
瞬间觉得这个比赛完全是为她而设的,她可不就是“菜鸟”么?
最后,“胶囊城市”以精妙的设计和突出的个性,夺得了更多的支持票,成为金奖作品。
苏漾自认英语还过得去,但是确实不认识“rookies”这个单词,词典查了一下,是“菜鸟”的意思。
那个坚持“团圆之城”的大师,一直拦着负责人的问:“这个作品是哪个学校的学生设计的?我很想见见他。”
——“Therookies’awardforachistudents。”
为了公平选择,所有的作品都是不带名字的,负责人目前也查不出来,必须回去看存档。
两个都搜出来对比了一下,最后苏漾被后者页面上的一句英语吸引。
顾熠知道大师爱才,上前拍了拍大师的肩膀,安慰道:“颁奖典礼的时候,总会知道的。”
“霍司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洋名字,一听就很高端,会不会很难?再看下一个“中国建筑新人赛”,都“中国”了,那一定也是很牛逼的比赛吧。
其实刚才的投票,他也将票投给了“团圆之城”。
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她现在可以参加的比赛,太多了,她根本分辨不出档次,在某乎去看了一下专业人士对建筑设计竞赛的分析,最后选了几个重点搜索。
不得不说,他也和大师一样,很好奇这个作者是谁。
说来惭愧,她也和非建筑学的学生一样,是从微博、朋友圈和新闻里了解的。纸板造房子,确实还挺有趣。
这么温暖又人文的主题,全中国风的运用。
唯一每年都会看一看的,是T大每年一次的“国际建造节”,完全发挥想象力,用纸板建筑设计及建造的竞赛,高中生、大学生都可以参加。
应该是个很感性的女人吧?
苏漾从来没有关注过任何大学生可以参加的建筑设计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