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群众基础是根本 (第4/5页)
能住,但跟百年前估计也没多大区别。
让卫东打听过,现在还不能买房,这种房都是働乿后还发的家里老房。
父亲去世早,母亲前几年病逝的姐妹俩,全靠政策还房才算有个栖身处。
所以还得去江州买房,现在将就住他也无所谓。
董雪晴翻看床头的杂志书籍,扒拉下电视天线,摸摸收录机,还试着弹出来里面的磁带好奇,马上惊喜:“你在学俄语啊,我看见还有俄语书,我之前也是学的俄语,考分最高。”
让卫东恍然,怪不得是老尤的守屋人啊,说不定换飞机买卖这妹子已经是心腹了。
得留着,这凤雏没准儿是换飞机的重要帮手。
所以俄语学习也就换了搭子,董雪晴还吃惊姐夫你这发音怎么跟我一模一样。
让卫东心里算算,这货也就比施老太小个两三岁,都是一中考出去的,学出同门还是小师妹呢。
卧龙彻底跟老妈子似的,穿得臃肿老气,捂得严严实实,一早怂恿这俩去江边学外语,她来代替安排那些积极踊跃背沙石的妇孺。
昨天七八十人就发了一千多出去,今天来得更多了,不少力夫都把自己的妻儿喊过来想挣点。
让卫东依旧点头说没问题,还跟几个司机带头装逼:“都是爷们儿,大家伙儿不跟女人小孩儿扒拉,过年过节的多给他们点,大家都开心些。”
运输公司的司机们本来就地位高,现在又没花他们的钱,却让他们也享受到乐善好施的那种道德崇高感。
绝对跟让卫东站一边儿啊。
其实私底下一盘算,就知道让卫东肯定拿了柑橘那边的收益来补贴码头,纷纷给周围强调之前去各乡收柑橘都没这么好的事儿,这是小让帮大家争取的好处。
反正东家没记到已经贴上封条的万商贸易行头上,挂在了传说中的红光金属厂名下。
那辆大卡车说明了单位归属嘛。
愣是让码头常有的把头、团伙都开不了腔,不但这军工厂的名头不好惹,现在这群众基础也不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