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好大喜功的耗子就别抓了 (第5/5页)
总之先把记者的kpi伺候舒服了,让卫东才转到自己这点事来问:“我总要赚钱吧,所以也不是只为了这一单胶卷生意来,其实也是尤启立他们之前达成的协议,把北方积压的牛羊油转运到西南地区的化工厂,这些从计划经济统配取消后的厂子已经断了原料来源,自己又不具备运输开发原材料的能力,你有什么建议吗?”
他还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是不太想做这个生意了,但这边已经收购了不少,那边化工厂也等着下锅,老尤还被关押着,我算是来帮他弥补下商业声誉和损失,谁知这边拉着就不让走。”
这年头的大报记者还真是个江湖万事通包打听,后来好多大老板都是从八九十年代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记者转变而来。
于松海稍微一想:“你说的蜀川这几家化工厂我都去采访过,其实我建议你可以先搞点样品回来,去果州这家化工总厂吧,我有朋友在那,然后如果品质过关,你就让他们自己去交易,把这条线移交给他们就行了。”
这不太符合倒卖原则,让供需双方见了面,但利润不太大,还相当麻烦,让卫东就真乐得双手奉上。
那就约好他三天内到冀城,会合那边的记者一起到胶卷厂登门,然后再带了油料样品回果州。
这个蜀川省的地级市就在西山厂到蜀都省城之间,正好于松海采访完西山厂,就在化工厂等着他一起再见面详谈。
直到这会儿,于松海都没问让卫东是怎么卖出去几千台相机的。
那才是关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