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56节 (第5/5页)
黄袍可以披到太祖身上,自然也可以披到别人身上,崇文抑武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然而大概连太祖皇帝都没想到後代子孙会愈演愈烈发展到“不杀士大夫”的程度。
崇文抑武,重点是抑制武将,而不是把文人捧上天。
武将权势过大容易生出事端,文人捧的太过也容易招风惹雨,矫枉过正了啊太祖陛下。
现在是北宋,还没到南宋直接将重文轻武当做祖宗家法的时候,但是如今对武将的打压已经相当离谱。
同样品级的官员,文官比武将的权利更大。
监军在军中不是最大的官,但是就连掌兵将领都得受他钳制,毕竟是皇帝派到军中协理军务督察将帅的文臣,人家看到不顺眼的事情可以直接上达天听。
不怕他如实禀报,就怕他添油加醋胡乱禀报。
自古以来文人的笔杆子就是比刀剑还厉害的利器,刀剑只能杀人,文人的笔杆子颠倒起黑白把活的说成死的死的说成活的都是小意思。
虽然他现在也是读书人,但是文人的笔杆子堪比千军万马这一点完全否认不了。
额,好像不是贬义词。
总之就是,文人颠倒是非的本事是与生俱来的,一旦加上那一层身份就能无师自通胡说八道的技能。
就和狄青刚才说的那样,上阵杀敌监军不是不一定会,是一定不会,但是瞎指挥一通还反过来怪武将都干的炉火纯青。
领兵武将要撤退等待进攻的时机?好!怯战不前!
领兵武将要追击敌军?好!贸然进军!
打是错不打也是错,理都在监军的笔杆子里,武将哭出六月飞雪都没法自证清白。
仗打胜了还好,监军只是抢功,仗打败了错都是武将的,监军只要回京来一句“臣怎麽怎麽怎麽,但是武将怎麽怎麽怎麽”就能脱身,倒霉催的武将是贬还是罚就只能听天由命。
问题是,大宋和辽国西夏对峙那麽多年,从来都是败多胜少。
和汉唐相比,在宋朝当武将真是委屈死了。
和那群虫豸在一起,怎麽能打出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