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77节 (第4/5页)
三个人面面相觑,沉默之後放下酒杯,感觉杯子里的陈年佳酿都没了滋味。
如果真的让他们家景哥儿给猜准了,几位相公的确得强硬点。
契丹人都快骑在他们头上拉屎了,再忍让还像话吗?
气氛太沉重不利于下饭,苏景殊擡起头,感觉需要换个话题,“爹,秦彭年叛国的案子判了吗?”
额,好像也没轻松到哪儿去。
“判了,秦彭年通敌叛国罪证确凿,不日问斩。”老苏说出“不日问斩”四个字尤嫌不够,要是能把秦彭年交给汴京的百姓,千刀万剐都使得。
身为兵部侍郎竟然通敌叛国,他对得起边疆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吗?
直接问斩真是便宜他了。
老苏浑身杀气腾腾,看上去比武将还武将,小小苏搓搓胳膊改换目标,“三哥,秦家其他人怎麽判的?”
秦彭年通敌叛国,他的继室夫人是契丹人同样难逃一死,不过他家还有一个女儿一个外甥女,小辈没有参与应该罪不至死吧。
苏辙回道,“秦家直系刺配沧州,旁系以行论罪,朝中若与秦彭年关系紧密者,尽数下狱待审。”
苏景殊哼了一声,“不知道这次能揪出来多少叛国的好苗子。”
贪赃枉法结党营私或许能忍,通敌叛国绝对不能。
尤其他们大宋周边不只一个敌国,本来以一敌二就已经很烦人,内里再被渗透进奸细还要不要人活了?
叛国就砍头,官职再高也绝不留情。
苏轼伸伸懒腰补充道,“那秦彭年是庞太师的门生,门生叛国,庞太师也没少被弹劾,听说庞妃在官家面前哭了好几日,这才让他只罚俸一年就过去了。”
苏景殊深有感触,“由此可见,功成名就之後不能随便收学生。”
学生品行好还行,品行不好就是庞太师这个下场。
识人不明,罚。
这年头识人不明是大错,据说包大人上一次被贬出京城就是因为担保举荐的官员出了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