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171节 (第2/5页)
大宋从太祖皇帝开始崇文抑武,到仁宗皇帝时军队的战斗力已经降到谷底,别说进攻了,连防守都防不住。
然後就是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次大败。
朝廷被打击的没了当初要征讨李元昊的心气儿,虽然败後屡次扬言要重整旗鼓和西夏决一死战,但是实际上却已经着手商量握手言和。
那时已经到了庆历年间,负责谈判的是庞籍庞太师,只要西夏向宋称臣并取消帝号只称夏国主,大宋将每年赐给西夏银绮绢茶总共二十五万五千,并在保安军和高平砦重开榷场。
李元昊主动派人到京城议和就是因为榷场关掉後西夏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了,大宋地大物博,大不了勒紧裤腰带供边关打仗,西北一共就那麽点儿地方,特産也少,虽然那边的青白盐在中原非常畅销,但是大宋没了青白盐还有别的地方能産盐,西夏没了大宋粮食、茶叶、药材、丝绸却找不到代替品。
辽国也不行,辽国也得和大宋交易才能有那些东西。
庆历年间的合议和澶渊之盟差不多也是花钱买平安,区别只是澶渊之盟给的钱叫“岁币”,庆历和议给的钱叫“岁赐”。
李元昊以“西夏主”的名义向宋称臣也是有条件的,朝廷出使西夏只准住在宥州不能进入西夏都城,以免李元昊要用臣礼接待宋使没面子。
称臣归称臣,但是还得在他的臣民面前维护他的形象,不然这事儿没得谈。
大宋、大宋答应了。
宋夏之间短暂的迎来了和平时期,然後就坐山观虎斗看夏辽之间狗咬狗。
李元昊的祖父李继迁娶了辽国公主,李元昊没继位的时候他爹就为他向辽国请婚,所以李元昊也娶了个辽国公主,不过他和公主感情不好,夫妻俩平时没少干仗。
夏辽双方经常因为党项部族叛逃起矛盾,就算双方是姻亲关系也没好哪儿去,後来宋夏开战,辽帝看到大宋连吃败仗立刻开始搞事儿,庆历增币就是这麽来的。
要不是辽国趁乱搞事情,宋夏两国也不会那麽干脆的握手言和。
辽帝想着鹬蚌相争他好渔翁得利,非常不愿意看到宋夏停战,可惜没用,谁都不在乎他的意见,于是辽帝一怒之下兴兵十万讨伐西夏,势必要让李元昊好看。
大宋虽然怂,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柿子挑软的捏,打大宋没有十足的把握,打个西夏还不是轻轻松松?
嗯,辽帝是这麽觉得。
然後他的十万大军就凉了,最後仅有数骑随他逃出,其他全折在了李元昊手里。
李元昊是个奇才,这个奇才还非常会做人,打完辽国後立刻遣使同辽国讲和,同时又向大宋献俘,把他爷爷李继迁依辽附宋首鼠两端的本事学了个十成十。
再然後,他就被他儿子给弄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