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185节 (第4/5页)
西夏朝堂越来越乱,梁太後为了讨好部分党项贵族放任他们劫掠百姓,西夏境内现在是民怨沸腾,他们忠心朝廷也活不下去,不如转投大宋另寻生路。
党项贵族能无所顾忌的劫掠他们,他们降了大宋後大宋总不能也劫掠他们,表面功夫总得做好吧?
他弟在大宋过的不错,也说了宋室对归降西夏部落的安置条件,他觉得还行,比让西夏的贵族当肥羊宰好。
然後他就降了。
首领放弃抵抗,部衆自然也没有抵抗的道理,嵬名山带着他的部衆随种将军南下,绥州于是归属大宋。
绥州境内党项部落很多,种将军去劝嵬名山不是没有原因,那边大大小小的部落三百多个,加起来一共只有不到两万户,只嵬名山的部落就有足足三千户。
嵬名山一降,其他部落的首领自然望风而降,种将军便能顺势收回整个绥州。
人家种将军好歹是手里有实权的将领,西军种家威名赫赫,陆大人想欺负他其实有点难度。
以前守边文臣可以联合朝中文臣对武将施压,如今官家明显要遏制朝中崇文抑武的势头,文臣再想和以前一样抱团欺压武将得看官家答不答应。
两个傻子,没发现包大人和公孙先生一点儿也不担心西北军的情况吗?
种将军刚刚收复绥州的时候要在绥州筑城驻军,陆大人非要以无诏出师的名义把他召回延州,那个时候他要是退兵,西夏立刻就会派人将绥州抢回去。
陆大人的意思很明显,他们镇守边关最重要的任务是不和邻居起冲突,保证自家地盘不出问题就行,不能把手伸到西夏那边,若是西夏派大军来讨要绥州,他们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朝中很多大臣都是这个意思,武将镇守边关老老实实在驻地待着就行,大宋没那麽多精力管多余的地盘。
陆大人想的很好,可惜种将军不听,虚晃一招退回延州,等西夏派兵到绥州试探的时候立刻带着他新招降的大军杀了出去,杀的西夏军队落荒而逃,跑了二十多里都不敢停。
当然,最後种将军还是驻守绥州了。
所以他能猜到陆大人为什麽弹劾种将军,包大人和公孙先生也能猜到。
种将军的确没听他的命令擅自发兵,这是事实,但是种将军发兵之後守住了绥州也是事实,功过相抵,他觉得没毛病。
而且陆大人被狄大元帅扣下是大事儿,消息传到朝中,朝中文臣肯定要炸锅,边军将领真的有危险的话包大人肯定已经气势汹汹去别院帮将领们辩护去了,绝对不会和现在这样稳稳当当的坐在书房处理那些无关紧要的文书。
不像他,他一点儿都不担心。
狄大元帅敢这麽干肯定有底气,没准儿私底下已经和官家商量过,官家准了他才扣押陆大人,这样就算事情闹到官家面前他也有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