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208节 (第1/5页)
醉爱小说网 zuiaixiaoshuo.net,最快更新穿到北宋当权臣!
苏景殊提醒道,“殿下,您还记得後面一句是什麽吗?”
殿试之後留在京城,之後就是当一辈子的京官,完全脱离基层干什麽都想当然。
一辈子都留在京城,他还怎麽学他二哥的“黄州惠州儋州”?
殿下实在舍不得他的话,他们俩一起外放得了。
第114章
*
殿试结束之後,接下来的事情同样是御药院负责。
主考官欧阳修和负责阅卷的翰林学士们阅完手里的四百二十八份试卷,挑出最出彩的十份送去政事堂给诸位相公传阅,之後才会送到皇帝面前进行最终的排名定次。
试卷收上去後要进行封弥誊录,按理说没法根据试卷判断考生身份,但是官家都亲自下场巡视考生的答题情况了,今年这封弥誊录跟没封也没啥区别。
政事堂的相公们没空看四百多个考生的试卷,前十名的试卷还是能腾出时间翻看的,几个人凑在一起看文章,翻一遍就能把文章和考生对上。
富弼拿着那份被翰林学士们点为第一的试卷笑道,“苏家小子果然是个妙人。”
殿试只考诗赋论,那小子还挺会扬长避短。
自知诗赋平平就去学兄长,偏还真让他学到了几分精髓,如此文章送到御前,他不是状元谁是状元?
在场衆人中韩琦最清楚他们官家有多喜欢苏轼的文章,看完富弼递过来的文章後也乐了,“好小子,够机灵。”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在前两年便名声大噪,官家偏爱苏子瞻,坊间偏爱苏明允,文坛大家欧阳永叔要扭转华丽无实的文风,对他们父子的文章都很喜欢。
扭转文风需要时间,不是三年两年就能完成的,但是读书人考科举却没有那麽多时间可以等,所以考场上的文章会写成什麽样子还要看主考官的喜好。
主考官喜欢什麽他们就往哪儿靠,照着葫芦画瓢也得往主考官的喜好上靠。
文人读书学习不能闭门造车,参加科举考试只会写文章远远不够,要是不合主考官的口味,文章写的再好也没用。
就像苏家小子他爹苏明允,全天下都知道他的文章写的好,奈何那些年科场上流行辞藻华丽声律和谐,他的文章不符合时文风格,因此连考几次都是落榜。
春闱时答题要看主考官冯京的喜好,殿试时答题要看主考官欧阳修的喜好,最後定名次的时候自然要看官家的喜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