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211节 (第4/5页)
少年时惊才绝艳,可见将来的锦绣前程。
文臣们三三两两说着话散去,他们过来参加传胪大典,不参加琼林宴。
琼林宴是给新科进士准备的宴席,他们想和新科进士打好关系有的是时间,不必非要赶在这个时候。
文臣能看出文章在内涵什麽,武将们连文章都没看,从官家问那几个没事儿找事儿的进士的话的时候就是懵的。
什麽情况?怎麽还和晏公有关?
晏公几年前便去世了,这和他老人家有什麽关系?
“元帅,您快去打听打听到底是怎麽回事,我们怎麽越听越懵?”武将们催着狄青找相熟的文臣打探消息,打探清楚之後再掰碎了讲给他们听,不然他们听不明白。
看热闹最烦的就是这种看不明白的热闹,别人都能看明白就他们看不明白的更烦人,就不能考虑考虑他们这些没文化的人的心情吗?
狄青自己也想知道,于是快步追上前头的包拯,“包大人,请留步。”
什麽情况?景哥儿写文章怎麽还牵扯到晏公了?
包拯笑笑,慢条斯理的回道,“那几个进士觉得景哥儿模仿他兄长的文章不妥,景哥儿便模仿晏相公的文风又写了一篇,同样是模仿,同样能写出几分精髓。”
模仿苏子瞻的文章可以说他苏子瞻下劲儿教,换成晏相公的文风的话,那就只能说明他们景哥儿天赋异禀。
不过刚才做的那篇文章的确能看出那小子对晏相公的文风不如对苏子瞻的文风得心应手,如此也更能说明他的本事。
苏子瞻可能提前猜题代笔,晏相公呢?
已逝之人怎麽在大庭广衆之下代笔?
狄青听完恍然大悟,“难怪官家那般反应,景哥儿这还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韩琦从旁边路过,听到他们说话点点脑袋,“年轻人脑袋瓜活络,我们这些老骨头可想不出来还能这麽自证清白。”
文彦博:……
文相公的脸色更臭了。
狄青默默後退一步,感觉文相公再这麽天天生气,早晚有一天脸比包大人还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