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255节 (第3/5页)
包拯没有给准话,他也给不了准话,“此事要等朝中诸公商议之後才能定下。”
没有给准话也没什麽,朝中诸公能商议已经能说明官家有开海禁的想法。
想法都有了,离实施还远吗?
官家已经注意到辽东的女真部族,难不成真的有坐山观虎斗的意思?
联金灭辽容易偷鸡不成蚀把米,挑动辽金至今的矛盾却没那麽危险,何况现在还没有金,有的只是被契丹人欺压的女真部族。
这要是乱起来,以辽国如今的情况肯定得元气大伤。
这叫什麽?这叫英雄所见略同!
第136章
*
密州的市舶司坐落在板桥镇,离密州州城有近百里的路程,再往西走走就进了莱州地界儿。
百里的距离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快马加鞭的话上午去下午就能到,坐马车走官道也只需要两天。
清晨的风带着些凉意,正是适合赶路的时辰。
队伍从密州州城修整好再出发,苏景殊第一次去通商港口很是兴奋,路上看什麽都觉得新鲜,“大人,和海外通商那麽赚钱,朝廷为什麽不多开几个港口用来和海外通商?”
自古以来重农轻商,不过大宋却和其他朝代不太一样,大宋商业繁荣,商人的地位也没那麽低。
老赵家的眼界还是挺开阔的,市舶之利最丰,取之海上胜于取之于民,他们很乐意派人出海经商去赚海外的钱。
市舶收入是大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海上贸易的收入和其他税收不太一样,其他税收进国库,海贸的收入直接进皇家内库。
大宋的造船业那麽发达,海上贸易赚的是外国的钱,市舶司和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不一样,现在掌握主动权的是他们,多开几个港口应该没什麽坏处吧?
没人会嫌赚的钱太多,港口开都开了不在乎多开几个。
包拯沉吟片刻,回道,“出海风险太大,海商常走的航道只有那麽几条,沿海的港口太多不易管理,也容易让商贾钻漏洞。”
不过如果港口不够用的话,朝廷也会酌量新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