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286节 (第3/5页)
苏景殊这下是真的惊了,“刘大人,这种事情可不敢乱说。”
登州境内的军饷都由厢军代发,禁军将士的待遇最为优厚,厢军的俸禄微薄,在堡寨要塞另设的寨按照厢军的标准来发,不过寨子可以设卡收税,所以有些寨中将士的待遇比禁军将士还要好。
料钱、月粮、春冬衣服等都包含在士兵的正俸之中,除此之外逢年过节还有各种赏赐,不过那些赏赐经常到不了士兵手里就被上面的官克扣完了,额外收入有等于没有。
不管待遇好还是不好,正俸肯定要发到士兵手里,官兵没有副业,没有俸禄军饷就没有收入,上头可以克扣他们的钱粮,但是不能一点儿都不发,不然等着朝廷的就是兵变。
大宋建国那麽多年兵变一直没少过,九成的兵变都是因为底层士兵受不了压迫愤而造反,朝廷吃一堑长一智,国库八成的银两都花在养兵上,再穷也不敢在军饷上省。
厢军的待遇的确比不过禁军,但也不至于连着两年都见不着粮饷。
连着两年见不着粮饷都没造反,也是够能忍的。
苏大人很震惊,旁边一直当透明人的白护卫也很震惊,两年见不着粮饷都没造反,有这忍耐力干什麽不行?
他知道了,乳山寨一定是收不到粮饷准备偷偷摸摸划地自治,直接造反会被朝廷镇压,偷偷摸摸不服朝廷管教,只要上头的官不上心,逍遥自在个三五年也有可能。
有这三五年的时间壮大势力,回头朝廷发现他们有猫腻一时半会儿也奈何他们不得。
白五爷脑海中已经上演一出卧薪尝胆重开日月换新天的大戏,面上还是淡定如常,只有那竖起耳朵仔细听的架势稍微暴露了他的不淡定。
两个月不发粮饷不闹事他能理解,两年不发还不闹事,後面肯定攒着大的。
苏通判深有同感。
孩子静悄悄,肯定在作妖,乳山寨里肯定藏着大猫腻。
不发粮饷还不闹事的情况很少见,刘知寨直接将事情说出来,难道不怕他们顺藤摸瓜找出猫腻?
还是说刘大人问心无愧,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们阴暗的猜测,猜来猜去最後是错怪好人?
不好说,再听听。
苏大人肃着脸坐下,让深有苦衷的刘知寨仔细汇报情况。
黄知寨骂了一声後没了别的动静,应该是被旁边人安抚了下来。
刘蜀长叹一声,欲言又止止言又欲,最终还是将寨中情况告知这位不请自来的通判大人,“乳山寨地处乳山河入海口,控扼乳山湾西北,自从朝廷禁止登州百姓出海,寨子也慢慢没落了下来,到如今整个寨中连兵丁带农户也不过三百余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