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327节 (第5/5页)
苏通判在某些事情上是有天赋的,既然有人不要脸的装穷来逃避利息,那他就竖个公告栏来宣传宣传。
差役对这种事情已经是熟门熟路,将人揪出来後往公告栏一放,问出基本信息就贴在公告栏上,然後找个嗓门大的差役过来念。
XX县XX乡XX村XX,家有良田XX亩,房屋XX间,耕牛XX头,佃农XX户……
先把家底抖落出来,然後再说他今天干了什麽,来来回回念几遍,加上周围乡里乡亲的指指点点,再厚的脸皮也撑不住。
粮仓划片区,来这儿登记借钱的都是附近的百姓,七拐八拐就能扯上亲戚,不出三天事情就能传遍交际圈。
活在世上不只当官需要名声,经商还讲究和气生财呢,名声太坏总归不是好事儿。
这法子出来後迅速推广到底下县乡,不得不说,效果非常好。
小金大腿的运气果然好,刚来就能看上热闹。
公告栏旁边的“幸运儿”听着差役念他家的田亩数以及周围百姓的哄笑面红耳赤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可是现在後悔也晚了,脸面丢的干干净净,今年也没法再找官府借钱。
太子殿下笑不出来。
小夥伴讲登州境内的新法施行步骤一步步讲给他听,他觉得这麽干已经找不出钻空子的余地,可真到实施的时候还是有问题。
在朝中制定政策难,在地方推行政策也难,世上就没有简单的事情。
“看来对各州县耕地进行清查丈量很有必要。”
苏景殊挑挑眉,“条例司的下一条新法和清查耕地有关?”
“这倒没有。”赵顼摇摇头,“朝中反对青苗法的言论太多,条例司近期应该不会再有新政策,只是王相公之前提过要清量土地,估计青苗法稳定下来後就会提上日程。”
苏景殊耸耸肩,“到时候反对的人估计比现在还多。”
朝臣反对青苗法用的理由大多是与民争利,还有就是韩相公那样从政策本身的疏漏入手来提意见,青苗法本身和朝臣没什麽利益相关,丈量土地不一样,私藏土地的可不一定都是没有官方背景的地方豪强。
各地田赋不均、税户相率隐田逃税的情况很常见,这事儿其实不难解决,朝廷将所有土地登记造册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然而之前推行方田三试三罢,老王要是再提就是第四次了。
前三次都因为清丈困难加之豪强地主极力反对而废止,第四次能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