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353节 (第4/5页)
就是吧,大宋的疆土和汉唐没法比,不光没法比,北边还有个卯着劲儿和他们争正统的辽国。
万里长城都在燕云十六州境内,燕云十六州在辽国手里,北方契丹骑兵从此可以长驱直入南下劫掠,能挡住辽□□芒的只剩下他们的母亲河。
拿黄河当防范辽国的也没什麽,长城没了总得找点别的屏障来安心,到这里都还没问题。
直到真宗年间,有个叫李垂官员在河北当官的时候发现黄河有向北改道的趋势,于是连忙编了部《导河形胜书》建议朝廷想办法让黄河往东流。
向北改道是万万不行的,再往北就是辽国境内,大宋这边本来就只剩下黄河一道天险,连黄河都归辽国了还能得了?
契丹的骑兵长驱直入已经够吓人了,黄河改道向北就是给辽国多一条南下入侵的水路,不行!不可!万万不许!
李垂李大人忧心不已,他那部《导河形胜书》写的很长,计划也写的很周全,比他平时搞事情写的计划书还要详细,全文只有一个意思:如果能让往东流,黄河就能稳定下来,两岸百姓能靠黄河水来种田,契丹人也没法凭借黄河打过来,完美。
苏景殊不知道当时的朝臣听见这种说法是什麽心情,反正他知道之後心情很复杂。
黄河为什麽会向北改道?因为水往低处流,北边地势低东边地势高。
计划书谁都会写,只要把黄河流经的河道换一换,大宋的百姓就能获利无数,可是有个问题,河道是说换就换的吗?
这又不是玩创世游戏,想把河流放哪儿就放哪儿,人力改造寻常小河都难,他上来就想让黄河挪窝真是厉害死了。
万万没想到真宗皇帝看了之後觉得计划很不错他很满意,然後就去让三司做预算,看看调动多少役夫花多少钱能让黄河继续留在大宋境内。
不是,他是被契丹人吓破胆了吗?
黄河啊!那是黄河!每次改道决堤都会导致泽国千里的黄河!
也不知道真宗皇帝到底咋想的,要是为了治理黄河想给黄河改改道也就算了,为了防范辽国给原本没有决堤意思的黄河改道,怕是没亲身被洪水冲过不知道“决堤”两个字到底意味着什麽。
然後三司就真的给出了预算,筑堤七百里至少要征调役夫二十一万七千,工期至少四十日,且上不封顶。
吓的真宗皇帝连需要多少钱都没敢看就连忙放弃了这个计划。
当时澶渊之盟才签订不久,朝廷没那麽多钱用来给给黄河改道。
再说了,黄河只是有北流的可能,现在还在大宋境内,等什麽时候真的北流了再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