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366节 (第2/5页)
就……
即便官家不会轻易放弃绥州,朝中那部分主和派畏战如虎朝官家施压,消息传到西北边关难免动摇军心。
这时候朝廷必须得表明态度。
打仗拼的是後勤,如今绥州还在僵持,无论如何将士们的粮饷不能出问题。
这几年推行新法到处都在花钱,国库看上去充盈实际上里面的钱根本留不住,真要打仗还得想法子筹集军费,官家也担心粮草供应不及时,不然也不会把薛向从东南调回京城。
富弼和韩绛清楚西北的情况,也能猜到王安石急着推行保甲是为了什麽。
新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如今战事在即国库却拿不出足够的银子来打仗,可见富国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强兵的前提是富国,没有足够的银钱来养兵,强兵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所有人都知道这时候花出去的钱在将来能赚更多回来,但是朝廷没有时间等待,西夏也不会等他们将一切都准备妥当才发兵。
即便官家不提,王介甫也会担心官家因为西北的战事不再支持他推行新法而失了方寸。
苏景殊叹了口气,“着急就着急,别出馊主意啊。”
富弼温声道,“新法推行这几年能有现在的成效已经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算西北战事花销大也不用着急,大宋的底子还没有弱到连西夏的进攻都撑不住,官家也不会因为一时没钱打仗就不支持他推行新法。”
唉,王介甫迟早得栽在他这急性子上。
苏景殊摸摸鼻子,他还是感觉抄家比裁军来钱快。
来钱快,还稳当。
抄家抄的都是贪官污吏的家,朝廷名正言顺理直气壮,被抄的官员在禁军进家的时候只有跪地求饶的份儿,且抄家和流放或者砍头是配套的,相关人员切割还来不及,也不担心後面再出什麽幺蛾子。
裁军不一样,虽然裁掉的都是无权无势的兵丁,但是其中牵扯到的利益遍布朝堂,说一句牵一发而动全身也不为过。
总结:不如抄家。
天下贪官那麽多,扫黑除恶迫在眉睫,折腾百姓不如折腾无德的地主贪官,还不用担心民间治安出问题。
小小苏大人越想越觉得可行,实在耐不住性子陪两位大佬说话,把椅子搬回原处就开始在门口转圈碎碎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