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375节 (第2/5页)
胡宗愈:……
这就是他的妙计?
有这麽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妙计吗?
苏大人振振有词,“什麽叫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只要我不觉得被伤着,这法子就是只伤敌不伤我的绝妙之计。”
官家和老王都在,推行新法的时候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留在京城和那群自欺欺人的家夥打嘴仗对他有什麽好处?没好处,纯纯浪费时间。
去西北就不一样了,那儿有大把的空间供他施展拳脚。
军中苦文臣掌兵久矣,狄大元帅在西北那麽多年没少受气,手底下的监军一个接一个的换,换了那麽多年也没换出一个顺手的,可见不光朝中排斥武将,军中也非常排斥文臣。
奈何文臣有法子打压武将,武将却没法子和文臣过不去,东西南北那麽多军队,能干脆利落换监军的也就只有一个狄大元帅。
不是别的军中不想换,而是他们换不了。
虽然他也是文臣,但是他有狄大元帅撑腰,开局肯定不会像别的文臣那麽难。
王韶月前得了新差遣离开京城,和他的新差遣差不多,王子纯是管勾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估计这会儿已经抵达秦州,他现在去永兴军路正好能围观那家夥在河湟一带的大动作。
运气好的话估计还能蹭点军功。
西北这几年肯定会打起来,而且一旦打起来没个三五年结束不了,等他三五年後再回京城,那些狗叫的家夥还在不在官场上都难说。
总结:这时候离开京城有益无害,离开京城去西北更是好到顶呱呱。
胡宗愈磨了磨牙,“你去西北是高兴了,我怎麽办?”
司农寺的活儿越来越多,公文能堆的屋里站不住脚,干活的主力军走了留下的活儿谁来干?
别说朝廷会派新的同判过来,和新同僚磨合不需要时间吗?
再说了,他苏子安一走,接下来接受新法推广的八成就是曾子宣和邓文约,这俩人他哪个都处不来。
吕惠卿和邓绾相看两厌,曾布什麽态度他暂时还没看出来,主要是没见那人闲下来过,连聊天套话的机会都没有。
司农寺衙门大换血,他上哪儿找苏小弟这种能干活还能陪他唠嗑的同僚呜呜呜呜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