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383节 (第3/5页)
先前在登州种过两三亩,棉籽他带过来了一半,另一半在官家那里。
西北这边的産量应该比山东高,稳妥起见先按照亩産六百斤来算,一件棉甲要七八斤棉花,放宽点一件给十斤,也就是说一亩棉花至少能做六十件棉甲。
二十亩棉花怎麽着也能做一千件棉甲,余下的还能做点棉衣。
嘶,西北的冬天真的太冷了。
狄青翻完桌上的棉花种植计划,感觉二十亩有点少,“蔡大人很重视屯田,为什麽不直接申请两百亩?”
不算不上战场的厢军,西北这边常驻的禁军就有三十万,还有十五万左右的乡兵,一千件棉甲够干什麽?
苏景殊解释道,“棉籽太少,想种两百亩只能等明年。”
一亩棉花只能能剥出来五十斤棉籽,种的时候一亩消耗两三斤棉籽,他带来的棉籽有限,能种二十亩已经很不错了。
狄大元帅遗憾不已,“开春後会有很多外族商队到京兆府,回头打听打听看看能不能从外族商人手里买点种子。”
如果是吃的用的也就算了,好东西也轮不到他们享受,多等几年也没什麽。
棉甲在战场上能救命,能救命的好东西再着急也不为过。
苏景殊也想凭空出现大量良种,但是他没法解释多出来的种子是哪儿冒出来的,只能慢慢攒。
西域的商队应该可以弄到棉籽,不过这年头的种子比不过系统出品的优等良种,即便能买到也起不到多大用处。
大宋又不是第一天和西域通商,真有用的话早就想法子买过来了,不会等到现在。
西北各州的榷场关停的时间比开着的多,走陆路的外族商贾没有走海路的多,想找能打掩护的新鲜玩意儿还得靠市易司。
希望蔡大人快快回来,他真的迫不及待想让西北的将士们穿上棉甲棉衣。
狄青把棉花种植计划书放到旁边,一边处理桌上的军务一边说道,“隔壁转运司已经收到消息,朝廷准备往京兆府派两个提举常平官推行青苗法,你对这事儿有经验,蔡大人回京兆府後可能会把你喊去隔壁干活。”
苏景殊点点头,“行。”
借调而已,他懂。
狄青继续,“推行新法会很忙,到时候成天在外面奔波,骑射训练可以放放,你出门的时候带上弓箭,回城时随便猎点什麽就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