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394节 (第1/5页)
醉爱小说网 zuiaixiaoshuo.net,最快更新穿到北宋当权臣!
苏大人乐得不行,不打扰狄将军安排接下来的事情,他去和小姚同学说这个好消息。
狄青磨了磨牙,先让那臭小子高兴高兴,过些天开始教的时候别後悔。
范文正公压着他读《春秋》怎麽了?真以为痛苦的只有他一个?
呵,天真。
狄大元帅在心里给已逝的范文正公告了声罪,然後才继续骂骂咧咧。
这年头武将不好当,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听命令行事的将领,也有为了争夺话语权交好文臣的将领。
虽然瞧不起武将是文臣的政治正确,但是还是有很多愿意和武将交好并扶持武将文臣,比如范文正公。
或者说,当年和范文正公一同到西北重建防御体系的文臣对西军大小将领都有知遇之恩。
朝廷重视对西军将领的培养,隔几年就让他们将家中适龄子弟送去国子监学习。
说是看重,其实也是一种防备。
从小教导他们忠君爱国,长大到战场上才不容易有二心。
就是吧,武将家庭里出来的少年郎大多不喜欢四书五经,让他们去国子监学习比揍他们一顿还痛苦,就算家里千叮咛万嘱咐说学文比学武有前途也没用。
朝廷有重开武举的想法,正经读书考科举他们没那个天赋,武举的文化课努力一下还是有可能的。
不管文举武举都是科举,以前他们被瞧不起他们认了,今後他们走武举路子出来的武将再被瞧不起就不礼貌了。
西北汉人番人混居,各州官府也会开设义学教导番人四书五经,只是学的没那麽深。
要是朝廷重开武举,西北各州的义学立刻就能改头换面变成武学。
虽然他们都觉得文臣只会纸上谈兵,但是不能否认文臣中有部分指挥战事的水平很不错,就算是纸上谈兵也是有文化的象征,让家里的小崽子们多读几本书肯定没坏处。
别说什麽十几二十岁开始学太晚,他当年也是二十多岁还被压着读书,他都能学那群皮猴子为什麽不能学?
武将们在家苦口婆心劝小辈们想带兵也能先考个进士再以文臣的身份带兵,小辈们听到後只想让家里的老子自己先考个进士再回来带兵。
进士那麽难考,寒窗苦读的读书人都有那麽多考不上的,他们哪儿有那个本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