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431节 (第2/5页)
行吧,战事他来接手,王大人安心稳定後方。
官家还派了个出身外戚的大将高遵裕来熙州给王大人当副手,高将军虽说有些皇亲国戚的毛病,但是正经事情上还是靠得住的。
而且新来的帝王耳目李宪李公公是他的老熟人,他们之前打过很多次配合,都知道彼此的行事作风,王大人专心接收地盘就好,不用担心李公公会阻挠战事。
这麽说吧,李宪在战场上比他还猛。
正常情况下,皇帝派到军中的监军耳目都会阻挠战事,但是李公公不正常,他指挥作战比武将还在行。
大宋的宦官看着不起眼,实际上卧虎藏龙。
也是,宫里有延福宫教导小宦官四书五经,墨义考试过关的小宦官才有资格进宫,想到皇帝跟前伺候要经过的考试没比考进士简单哪儿去,能被皇帝重用的自然不可能是简单人。
王韶可能管不住麾下武将,狄青出马形势立刻逆转,毕竟狄元帅是正儿八经的行伍出身,和文人没有半点关系。
几个人分工明确,王韶负责利诱招抚以及後勤,狄青负责武力招抚,李宪负责随时给官家打小报告汇报情况。
方方面面都顾及到,有坏心思的家夥们想歪曲事实栽赃陷害都难。
大宋这边稳住情况,吐蕃木征部就迎来了灭顶之灾。
摧枯拉朽,这才是真正的摧枯拉朽。
战事全权交给狄青,王韶专心修碉堡,大军打到哪儿碉堡修到哪儿,修过去後立刻开始收拢人心。
这几年派出去的商队不是吃干饭的,拿着他签的关引就要为他做事,有些事情官府不方便出面可以让商队的人来。
只要宣传工作做的好,民心就能迅速稳定下来。
木征接连战败已经丢了好些地盘,上次战败後已经退到洮河西岸,丢了的地盘大概率拿不回来,生活在那些地方的子民大概率也都要成为宋的子民。
洮河周边大部分都是唃厮啰子孙的部落,虽然都是唃厮啰的子孙,但是关系却称不上好。
宋军受挫时他们纷纷起兵反抗,宋军连战皆捷他们也不端着,找准机会就投降,也省的被大宋接管之前再挨一顿胖揍。
兄弟?呵,互相插刀的也能叫兄弟?
别套近乎,他们就是有点血缘关系的陌生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