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 第105节 (第5/5页)
大家都精神一振,听话地搬了凳子坐下。
李兴国也是坐在一边,没有往桌子后面医生坐的椅子去坐,在几个优秀的年轻人面前,并不刻意彰显自己大队长的威严,“之前你们还在培训的时候,我就和公社那边探讨过建立医疗站以及建好、你们结业之后的安排,所以大概有个章程。”
说的事情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个是医疗用品。里面最重要的当然是药物,中药西药都要有,备上一些常用的,看病时开方也好,或者直接给乡亲们方便购买。西药方面,主要是和镇上卫生院对接,以后卫生院采购多一些,分发下各大队;中药方面,则是先去中药铺购买成药。以后等医疗站稳定运行了,也可以从采药的队员中收购,让他们几个利用学过的知识来炮制中药。
第二个是医生的坐诊安排。四个人正好分成两批,每天两个在医疗站值班看病,另两个下乡走诊。这边多山多水的地区,很不方便,有些年纪大的、病重的乡亲来不了,只能医生辛苦些上门。坐诊和走诊轮流安排,现在刚上岗不知道哪里有病人,就先把大队里二十几个小队走一遍,熟悉熟悉地方,也让人知道丰水大队医疗站开放了,医生上岗了,乡亲们可以来看病了。
第三个就是医生的待遇。这也是几人最关心的。经大队商议,每个医生每个月发放二十五元,在次月十五发。这个钱和购买药品药材、建立医疗站的钱一样,都是从大队的集体资金中出。
四个年轻人听到最后这个,都是心中一定。
服务乡亲、为乡村医疗做贡献,这些当然也多多少少有些,但是光喊口号吃不饱啊,还是实际的东西最动人!
以后每个月工资二十五元,虽然比这时候平均月工资三十元的工人少些,走山过水的也辛苦些,但在乡下有这么一份工资领,那也真是不得了的!
乡下人多穷啊,赚点钱多难啊,还有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大家参加医生培训、咬牙坚持那么久,不就是为了有个好出路?!
现在终于是尘埃落定了,以后月月有钱拿,日子有盼头,怎不叫人高兴!
沈卓表面没什么,心里也是激动的,他终于能稳定挣钱了。以后就可以给叶欣买新衣裳、买新碗、买肉……还有家里新建灶房、铺院子这些钱,他也可以慢慢攒出来了,叶欣不用那么辛苦了。
李兴国继续道:“赤脚医生是半医半农的性质,想必你们也明白了,看病之余不能脱离农业生产。现在是刚开始,又是刚过了农忙,你们才两两一组,等以后熟悉了,农忙时节,每天就一人坐诊、一人走诊,另外的参加农业生产。到时候是一天一轮,还是一星期一轮,到时候再具体说吧!”
大家都郑重地点头。
说完了事情,李兴国就把钥匙给他们四人都分了一把,他自己身上还带着一把,以防谁丢了开不了门的。
然后就说暂时的两两分组的事情,“沈卓和李光耀住得近,可以早上先过来门,又都有自行车,就不要一组了。看和谁搭档,你们自己商讨决定。”
黄志豪立刻说:“大队长,我跟沈卓一组,培训班的时候我们就是同桌了!”
沈卓也不想跟女同志一组,免得有什么误会,就点头。
孟春兰和李光耀也没什么意见的,已经很熟悉了,搭档起来没有什么不习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