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第155节 (第2/5页)
少的几文钱,多了二三十文,一天的饭钱都有了。
报馆已经成为继茶馆、酒楼汇聚消息最多的地方了。
就怕哪天自己哪天不知不觉上了报纸,要是正面报道还是好事,要是反面直接变成全京城的笑话。
就比如先前礼部一五品小官在家爬灰一事就闹得沸沸扬扬,至今还有人念叨这孙子到底是不是儿子。
后来这一家人也无脸面待着京城,选了个偏僻地方下放做县令去了。
安亲王蛊惑一众宗室的事不是通过常宁传入报人耳中,而是安亲王府本身就有报馆的线人。
这事安亲王府根本没保密,昨晚上可是留下不少宗室在王府喝酒,酒喝多了什么都往外吐,等到白天就有人将这些消息卖给了报馆。
宝音是在一个小时后知道这件事的过程,她捏着石榴籽边吃边托腮,就跟听故事一样听下面小太监说口技。
马必应听完立马训斥,“主子是好心带他们挣钱,他们倒好,挑挑拣拣,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宝音倒是不生气,只是感叹安亲王眼光厉害,看出水泥的前途。
穿越三大利器,肥皂、玻璃、水泥都被她苏出来了。
跟前两个为她生蛋的金鸡比,水泥可是一点也不显眼,因为产量受限,还没到发力的时候。
没想到这就被人给盯上了。
要说玻璃赚钱,赚的那都是一次性钱,玻璃不是消耗品,是奢侈品,大概等过些年价格下来才会进入寻常人家。
相较之下,肥皂赚钱更加隐蔽,因为是刚需,现在京城凡是有点底子的大户人家都会用肥皂、哦,不香皂。
习惯了这种清洁力度,胰子就有些看不上眼了。
更不要说洗完澡,身上还能留下香味。
香皂厂今年都开到江南去了,负责人摩拳擦掌表示今年务必让香皂遍布江南。
相较于前两样,水泥发展其实很慢,一来要大火煅烧,温度不够还不行,二来要磨成粉,两道工艺就限制了产量。
关键是这玩意怕潮,生产后就尽快用了,不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结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