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第181节 (第4/5页)
皇帝抬头:“说说原因。”
“因为贵母妃说了,五铢钱做工精美,或许会跟金子一样被收藏起来,这样市面上五铢钱少了,流通的都是榆荚钱。”
皇帝满意点头。
宝音继续说:“没错,官钱和私钱放在手里,百姓必然保存能保值的官钱,迫不及待将私钱花出去。”
“朝廷铸造的铜钱被收藏起来,市面上流通的就变成了私钱,这在经济学上叫做‘劣币驱逐良币’。”
“到了宋朝,因为江南以南得到开发,铜钱再次成为稀缺物,这也不仅是两宋商业繁荣的原因,而是当时周边国家都使用宋朝的铜钱,大量铜钱外流才是钱荒的主要原因。”
“因为钱荒,宋朝一度被逼迫铸造铁钱,初期的纸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到了明朝初期官方也面临缺钱这个问题,朱元璋便命人发行了大明宝钞,这个宝钞更多是参考元朝的纸钞,然而宝钞只发现不收,这就导致一个情况,宝钞越发越多,越发百姓越惊慌,宝钞也一再贬值。”
“大明的宝钞一度废掉,明朝本该跟前面朝代一样面临钱荒这个难题,却在永乐大帝手里得到了解决。”
“啊……”
太子听见明朝这个词时心就咯噔一声,他悄悄看了汗阿玛一眼,要知道在大清可是不准提起明这个字的。
皇帝面色认真起来。
宝音擦掉黑板上的字写了郑和下西洋几个字。
“郑和几次下西洋为永乐皇帝带回大笔钱财,后期永乐皇帝几次出征草原和修《永乐大典》的钱都出自这里。”
“永乐皇帝之后的皇帝基本上被文人忽悠瘸了,开了海禁,只肥了沿海私船,这里再额外说一下海禁伴随的倭寇这一产物。”
“明朝时期日本属于战国,所以一部分倭寇窜到沿海组成海盗作乱,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这些倭寇身份就很复杂了……”
“明面上官府实行海禁,但是海上贸易的利益是越禁越猖獗。”
“一些走私船出海归来是一本万利,有些就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走私货物无法变现,于是沿海士绅成为接手这些货物的最好人选。”
“走私本来就是犯法,这些走私货就让一些士绅起了贪心直接吞了货,走私的人肯定不甘心,也没法报官,有些报官了反而被诬赖为与倭寇串联的海盗,这些士绅有些是阁老告老还乡,有些是当地望族……”
“若是朝廷,你觉得该信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