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第342节 (第3/5页)
皇帝没有看向外蒙,而是指着长城外的归化城道:“这里民户一万,都是蒙古牧民和汉人混居。”
他手指重重点了点,“我在这里设置了粮庄,只为引民人来这里开荒,不过效果不佳。若是再深进,光是运送粮食就是难题。”
宝音闻言也不是没有道理,内蒙开荒本来就是循序渐进,由南向北,真要将人扔到外蒙去,怕是成了外蒙牧民的血包,时不时被劫掠一番。
一看他指的位置是呼和浩特,她心里立马有了底。
她指着包头的位置,“这里也加上,这里产铁,归化城西南边的大同有煤炭,距离也不是太远,有煤有铁,很快能建立起一座城市。”
“到时候京城的铁路再修过去,再开发这里就方便了。”
他看向她指着的位置,那地方是荒野,根本无人居住,也因为草木不多,牧民都很少往那边去,没想到这地方竟然有铁矿。
一听她说要将铁路也修过去,他眼神闪了一下。
若是将铁路修过去,那边就稳了。
“你给我讲讲战争债券该怎么发?”
她思考了一下道:“战争债券就是募集民间资金,这些资金,用于战争开销,无论是军备采购、士兵军饷还是后勤保障都可以用募集的资金来支付。”
“我们可以将债券回报率调高,超过了银行定期存款的利息,不能太短,不然战事还未结束,就要兑现不利于战事。”
“就定个十年债券,很少有战争能拖延这么漫长时间。”
超过十年,意味着整个国家都陷入泥沼里。
一般这种情况都是盛世走向衰落。
“待第一次胜利消息传来,会有利好消息,对后期发行的债券有利,同时也可以送买了债券的人一块归化城的土地。”
“不一定是送给对方,就是送一定拥有年限,比如债券兑换期前这块土地都白给他种。”
“这个不强制人移民边疆才能分地,就是人在江南,也能分到一块地,到时铁路通过去,交通也方便了,开荒的人流会变大。”
皇帝巴不得有人去开荒,“不用这么吝啬,只要肯种满三年就白送。”
宝音白了他一眼,“你现在是大方了,以后就知道苦处了,这地不能白送,一旦白送,农民保不住地,土地都会集中士绅手里,这是历朝教训,再说大清末年人口可是到了四亿,这么多人口,哪里有地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