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第450节 (第3/5页)
他找了人,“去打探一下皇后娘娘的娘家人,近几年都做什么行当,有多少家产。”
一千两能随随便便扔出来说明什么?
说明这买卖对方赚大钱了,别看满人圈地圈的厉害,实际上赚钱的手段单一,在某位赚钱能手入宫之前,他们主要收入来源是庄子的产出,其次是将地租出去收租子。
还有一些见不得人的收入,比如放印子、收贿赂等等。
后来虽然学着投资,但是赚的大钱不多,一千两对于王府来说不算多,可也不算少,在几年前,一千两都是庄子大半年的收益了。
记忆里皇后娘家上不了台面,听说当年入京都是租房子住,后来还弄出了受贿这样的蠢事。
如今看着,似乎家底不算小。
***
冬日里,京城很是热闹,虽然每年一度的溜冰赛才结束,可新年近在眼前,从早到晚,街面上都摆着长长的摊位。
从去年开始,北京这边就出现了不少南方的东西,这里得感谢火车的通行,极大地加快了南北的交流。
北方的东西流往南边,南边的特产通往北边,生意不就是这样,将一个地方的东西运到另一个没有的地方吗?
要说京城这边变化最明显的还是粮价,在铁路开通之后的半个月里粮价是持续下跌,之后又因为持续不断的运粮,京城的粮价竟然已经跌到了开朝以来的最低价。
粮价格低可不是什么好事,卖出的价格低,买的价格也就更低了,谷贱伤农,过低的粮价,还有沉重的赋税会出现大量抛荒。
皇帝选择这个时候出征也是看准了时机,一来是靠着大军出征消耗大批粮食,为明年的杂交水稻做准备。
水稻亩产高,就算不用肥料,比不上试验田的高产,也比自留的粮种产量高。
可以预见,江南一旦丰收,粮价必然贱到谷底,为了拉高粮价格,就势必要让市面上的粮食消失一部分,这样粮价才能稳定。
如此一来也是一箭双雕。
除去粮价有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原本该出现在百货店的不少商品出现在了街边摊位上。
百货店那种地方没有家底,哪个敢去?
那上千两银子一盏华丽的水晶灯,放到普通人面前连碰都不敢碰,他们别说灯,连蜡烛都点不起,又哪里敢进百货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