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第486节 (第3/5页)
也就是说,往后朝廷收盐税不再是从商人手中收取,而是根据盐场售卖的盐票来抽取税额。
这种方法有个好处,盐商不会拖欠盐税,至于盐场,盐票本不是盐场自己制作,而是相关税务部门制作,税务部门会根据发放的盐票来收税。
银行挂牌交易盐票又给盐票增加了金融属性,允许盐票自由买卖的同时,也允许使用盐票来抵押换取周转资金。
这就相当于买一百两的盐票,盐票拿到手后不急着换取实物,而是先用盐票从银行抵押七十两出来再买盐票。
来来回回能生出近一倍的盐票,之后只要市场上的盐票上涨,卖掉一部分就能获取利润,再将抵押的盐票赎回,花了一百两得到了近两百两的盐票。
当然盐场买盐的价格本就低,只要涨一文就是三分之一的利润,按照之前的盐价翻倍是轻轻松松。
且盐票是根据盐场库存发放,一旦拿着盐票换不到盐,盐场需要支付违约的费用,所以市面上的盐票数目是有限的。
只要盐场的生产速度跟不上,这种玩法就不会崩溃。
有些人嫌卖盐麻烦,只炒盐票,也有人老老实实兑换了盐,辛苦拉到偏僻地方去卖。
盐这种东西,越是偏僻的地方越能卖上价,为了尽快变现许多新盐商并不压库存,而是希望尽快销尽。
这就导致有些地方前脚有盐贩子跑过来,口口声声说是官盐,只要私盐一样的价格,人还在官府眼皮底下出售,大家都信了,难得有买得起的官盐。
结果这批人刚走,后脚又来了一批,得知前面的人只卖私盐价,骂了一句后当场便宜一文。
这盐比私盐还便宜,这谁能忍住,反正盐这东西又不会坏。
结果这批人走后,又跑来一批,还是卖官盐。
这下大家囤了够吃一两年盐了,哪里还买得下,结果盐贩一看,直接只要私盐的一半。
这谁能扛住?官盐只要私盐的一半价,从古至今都没这样的好事。
大家自然不能错过。
如此几次后,哪怕是个普通农户都知晓了盐价降了。
不提大盐商丢失了聚宝盆,就说私盐也比不上一批又一批的盐贩子,别说人家还是官盐。
有些私盐贩子一开始就摇身一变成了官盐贩子,后来发现买私盐的利润越来越低,还面临杀头的风险,直接买了盐票,混了个身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