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华夷之辩 (第2/5页)
作为朝廷的使节,高僧和忠臣之间,有时候也需要灵活的变通。
中国、夷狄在汉唐的区别,也远没有达到民族文化的时候。
真正有着明确表现,甚至体现出近代民族主义的时期,还得是从宋朝开始。
石介的《中国论》也是第一部,明确提出了华夷之辨,并将其上升到民族国家层面的文章策论。
宋人之所以如此重视华夷之辨和民族国家,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宋朝姑且算是统一王朝,却没有完成大一统。
在宋的北边是辽国契丹政权,西边是党项人的西夏政权,南边又有大理、安南这些王国割据。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所以大宋的“邻国友邦”,个个都是说话又好听,打架也能并肩子上。
没能完成大一统的宋朝,尤其是以燕云十六州为主的汉地,被辽国、西夏等夷狄政权长期占据。
这就导致两宋的士大夫们对于中国和夷狄之分,产生了强烈的民族忧患情绪。
林煜这时做出总结道:“也就是从宋朝开始,士大夫们清晰认识到了,中国是一个国家,而夷狄所属的辽、西夏同样也是国家。”
“北宋与辽国的外交国书开篇,基本都是以‘大宋皇帝谨致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作为开头。这不光代表宋辽两国是平等的外交对话关系,也明确了中国、契丹是两个独立国家,两个独立的民族国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