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74节 (第3/5页)
也幸好有富相公坚决不让,辽国那边看他态度坚定,于是同意了只增岁币,但是要求大宋对辽国输送岁币应该称“献”,而不是简简单单的送。
富相公不同意,辽国又退而求此次说称“纳”。
富相公依旧不同意,使臣头可断,此议绝不答应!
辽国接二连三受挫,无奈也只能同意。
此事本因西夏而起,西夏自然不能独善其身,富相公也说了,若辽能令夏国对大宋臣服,则岁币增金帛二十万,不然则只增十万。
至于接下来辽国和西夏如何交涉大宋管不着,他们已经出了钱,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辽国能让西夏对大宋称臣再好不过,但是以西夏李元昊的脾气,最大的可能不是听辽国的话乖乖俯首称臣,而是连着辽国一起打。
辽国要麽放弃到手的十万银绢,要麽接受大宋的祸水东引,只看辽国怎麽选择。
明晃晃的阳谋。
苏景殊和白玉堂听的心潮澎湃,“富相公大智慧。”
虽然官家的表现很不够看,但是他们大宋还有很多像富相公那样的人缝缝补补。
忽然又感觉有希望了呢。
然而公孙策却叹了口气,脸上的愁苦比刚才还要明显,“富相公据理力争,可是官家……”
唉,官家实在是不争气啊。
富相公带着辽国使臣一同回汴京,并上奏官家不可答应辽国的无礼要求,国书只需写增岁币多少多少,“献”或“纳”万万不行。
但是官家讲和心切,不顾富相公辛辛苦苦争来的颜面,愣是准了输送岁币时称“纳”。
如果辽国那边说不改措辞就立刻发兵的话官家这般还可以辩驳几句,问题是富相公已经严词拒绝辽人的无礼要求,官家还这麽上赶着是生怕辽人不知道他们大宋有多好欺负?
大概富相公也清楚他们官家是什麽人,在再次出使辽国签订契书的路上越想越不对劲,和副使商量了一下打开国书查看,发现上面明晃晃的“纳”後气的险些吐血。
苏景殊也气的仰倒,坐回来後直拍桌,“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就是就是,怎麽还有上赶着给别人欺负的?”白五爷也骂骂咧咧,“不听了不听了,五爷回家喝酒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