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95节 (第1/5页)
醉爱小说网 zuiaixiaoshuo.net,最快更新穿到北宋当权臣!
而且本朝招兵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士兵必须在身上看得见的地方刺字,刺完之後官府才发放物资。
後世身上有刺青或者坐过牢之类的都属于档案有问题不能当兵的,这边的规矩和後世截然相反,想当兵就得先刺字,不然就算没编制什麽都没有。
看狄青的入伍经历就知道,如果不是当初脸上被刺字,他或许连兵都不会当。
当兵要刺字,犯罪也会刺字,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在身上刺字,所以很多良民都不愿意参军当兵,这麽一来朝廷招到的兵里很大一部分都是犯过事儿的地痞流氓。
为了不让地痞流氓闹事,官府主动将那些人招入厢军,朝廷发军饷养着那些人就能保住民间的太平。
也不知道哪个大聪明想的主意。
总之就是,大宋的军队数量很多,军饷消耗巨大,但是战斗力却完全和人数军饷不成正比。
最要命的不是兵源有问题,是朝廷怕将领拥兵自重实行的更戍法。
将不知兵,兵不识将,除殿司的捧日和天武两军外,所有的军队都“更番叠戍”,压根没有固定驻地。
据说太祖施行更戍法的理由有两条,一是使“将不得专其兵”,二是使军士“均劳逸,知艰难,识战斗,习山川”。
将不得专其兵,没有亲兵护卫便绝了武将割据的可能。
只用文吏守土,将各路军队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让将领和士兵在同一个地方待太长时间,同样能减少他们勾结地方的可能。
为了让武将不能威胁皇权,太祖利用更戍法造成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势态可谓是煞费苦心。
而让士兵“均劳逸,知艰难,识战斗,习山川”,说是制更戍之法可以让将士们习山川劳苦、远离妻子故土,还有人说让士兵大部分时间在外面驻守没时间在家待着,这样就能减少小孩儿的出生,使天下“人人少子而衣食易足”。
苏景殊:???
连“少生优生幸福一生”都出来了,这真的是古代吗?
本朝的皇位来自“和平演变”,太祖黄袍加身之後防备武将他能理解,将不知兵兵不识将,这样就可以让将领没有造反的能力。
虽然牺牲了战斗力,但是保证了皇帝的安全啊。
阴阳怪气.jpg
但是说让士兵全国各地轮流跑好让他们远离妻子少生孩子是不是有点过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