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206节 (第2/5页)
“当官之後要经常和上官汇报政务,要是见了您就吓傻,那也不用当官了。”赵顼小声说道,“您看小郎拿到题目之後多淡定,那才是要当大官的心态。”
殿试不黜落人都吓成这样,殿试要是黜落人他们还不得当场吓晕过去?
皇帝又不是青面獠牙的怪物,能考中进士的都不是一般人,第一次见到皇帝可以紧张,但是紧张到大脑一片空白的话,他合理怀疑那人不适合当官。
说一千道一万,总之他的小夥伴最好。
赵曙笑吟吟,“除了小郎,你觉得还有谁能当大官?”
赵大郎刚才一直在旁观,闻言又报出几个名字,都是拿到考题後从容答题的考生。
考官巡考就让他们巡,反正殿试不黜落人,只要不作弊不出格,所有的考官围着他们写都没关系。
官家和太子殿下父子俩走远,考官们也看了一会儿也各自找地方坐下,时不时起来看看某个学生,时不时交头接耳说几句,不管怎麽说,总算让那些过度紧张的考生缓了下来。
能让官家和考官们记住的要麽是头几名要麽是有别的特长,像苏景殊和章惇这样既是头几名又是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最惹眼,所有的考官巡考都想来看两眼。
苏景殊对此没有任何想法,想看就看,最好记住他答的内容,这样改卷的时候就能凭刻板印象给他个好名次。
省元的光环太大,就算他殿试之前没怎麽出门也挡不住别人议论。有盼着他再接再厉连中三元的,也有期待他殿试发挥失常哭着回家的,什麽人都有。
三场考试他已经拿了两场的第一,第三场最好也是第一。为了保住他的偶像包袱,第三场必须得全力以赴。
殿试只考诗赋论,帖经墨义那些基本功都给省了,这对他这种记性好擅长策论但是不擅长诗赋的考生很不友好。
诗赋论,只有论能轻松上手。
文武孰轻孰重,这个论题想写的话很好写,只要时间足够,在场所有的考生都能写足三篇。
重文轻武,重武轻文,端水。
难的是怎麽三选一。
狄大元帅没有功名却能以军功进枢密院已经能说明官家想擡高武将的地位,官家为此不惜和朝中大部分文臣对着干,可见态度很坚定。
可是崇文抑武是从太祖皇帝时就传下来的规矩,朝中文臣不会乐意被武将压一头,寒窗苦读考出来的读书人同样不希望武将地位太高。
重文轻武不太行,重武轻文更不可能,那就文武平等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