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206节 (第3/5页)
殿试求稳,除了少数几个走极端的进士,绝大部分都在论述文臣武将各司其职方能使大宋蒸蒸日上。
论点相近,拼的就只能是谁写的更好。
春闱放榜之後,前几名的试卷张贴出来供天下人学习,参加殿试的进士们都知道省元苏景殊擅长策论不善诗赋。
大家都是聪明人,自己动笔的时候也能大致猜出别人可能会怎麽写,如果论题分不出上下,那省元在殿试中就有可能被後面之人赶超。
主考官欧阳修在太学待过一段时日,他又是个喜欢提拔後辈的性子,在场这些奋笔疾书的进士他几乎都能喊出姓名,考试还没结束就已经能看出哪些能堪重用哪些不适合官场。
韩琦和富弼坐在他旁边小声说话,监考的时候没什麽正经事情,话题都是在场的进士。
富弼当年直接将两个女儿都嫁给三元及第的青年才俊冯京,冯京这个女婿也没让他失望,好些人都羡慕他下手飞快抢到个好女婿。
如今可能出个比冯京冯大人更年轻有为的三元及第,不少人都想着趁对方没有一飞冲天前将人抢到自己家中,当朝宰相也不例外。
可惜今年这位小省元家里管的太严,老早就放出话说不欲和高门大户结亲,春闱放榜後天天关紧大门,外头的媒人都排到开封府门口了也喊不开他家的门。
不是,他们何必呢?
试图和苏家结亲的大臣都遗憾不已,三元及第不常有,苏家三子皆入朝为官,三个儿子看着都颇有才干,没有意外的话十几二十年後苏家自己也是高门大户,这有什麽不能结亲的?
除了高门大户培养出来的大家闺秀,还有什麽样的女子配得上连中两元、也可能是三元的苏家小郎?
一群人私底下打听苏家的情况,发现老苏在嘉佑元年带俩儿子进京之前就先让俩儿子成了亲都不知道说什麽好。
京城的女子是什麽洪水猛兽吗?至于这麽防备?
苏洵的人缘好,在京城的好友能凑够一场大型诗会,苏家的情况在这群好友中不是秘密,衆人私底下悄悄打听,一来二去该知道的就都知道了。
人家不是不愿意和高门大户结亲,而是之前吃过亏,不想在一个坑里跌倒两次。
就算有人说眉山程家不算大户更不算高门也没用,不愿意就是不愿意,谁都不用在这上头费心。
好在万衆瞩目的省元不能靠姻亲拉拢,其他进士却还可以。
这一届的进士年纪都不怎麽大,没成亲的也有一大把,想要榜下捉婿的人家捉不到榜首,退一步捉其他进士也行。
韩琦侧身低声道,“若不是苏明允不愿意,我家的确有适龄的孩儿能和苏家结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