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319节 (第2/5页)
理念不合吵架就行,千万别动手,动手有风险,这年头的医疗水平真的经不起他们打群架。
条例司成立以来政策一条接一条,别的都还好,争吵着争吵着就推行下去了,只有青苗法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
即便京城得到的反馈绝大部分都是正向,反对的人还是越来越多。
最开始反对的点在官府公开放贷与民争利上,现在的反对点在官府为了放贷强迫百姓借钱上。
没错,青苗法颁布还不到半年,第一轮借贷都没干完,已经出现地方官强迫不缺钱的富户借贷来牟利的情况。
如果只有几个地方官这麽干还能说是官员团队良莠不齐,半数以上的官员都这麽干就不能只怪官员的人品,还得找找政策的问题。
朝廷再怎麽强调青苗法不为牟利只为赈济百姓都没用,那两成的利益不是假的,没有官会嫌弃库房钱多,任期满後账上多一文钱都能算他们的政绩,没有官员能扛得住这个诱惑。
小小苏大人在登州要死要活是为了什麽?
往大了说是为生民立命,往小了说就是为了他的政绩。
有钱什麽事情都好办,只有地方官府经费充足,之後不管是赈济救灾还是搞基建都是一句话的事儿。
青苗法对地方意味着什麽?意味着
朝廷白白送来的大功劳。
两成利也是利,本钱朝廷给,放出去半年就多两成,放出去半年就多两成,再正直的官看着这条件都心动。
最要命的是,这是上头让他们推行的政策,放出去的贷越多收回来的利钱越多,收回来的利越多越说明他们推行新政尽心尽力。
和到手的政绩相比,支持新政还是反对新政都不重要,干就完事儿了。
地方官团队那麽大,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升到中央,绝大部分官员都是一辈子在地方打转。
朝堂纷争和他们没有关系,只要能做出政绩别的什麽都不重要。
谁都知道放印子钱跟无本生意没区别,虽然青苗钱的利益不高,但是看在能光明正大放贷还不用担心官府派人抓的份儿上,低点就低点。
哦,不对,他们自己就是官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