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319节 (第3/5页)
桀桀桀桀桀桀桀桀桀。
打住,反正就是,在青苗法的推行上,很多时候官府和那些为富不仁的豪强大户没有区别。
新法是上头让他们推行的,他们把钱散出去是为了让百姓的日子更好过,至于百姓需不需要,那不重要。
地方的青苗新法推行的如火如荼,奏章雪花般飞到条例司的书案上,只看地方官送来的反馈,简直就是他们条例司的大胜利。
差点把反对派给气死。
这都不是与民争利的事儿了,这是贫民富户都不放过,非得把大宋所有百姓都逼上死路啊!
贫民是借钱还不上,富户是不用借钱强迫他们借,怎麽着?除了当官没活路了是吧?
祸国殃民!奸人害国啊!
王介甫!你的良心不痛吗?
于是京城就出现了这麽个场面,地方报喜的奏章接连不断,朝中弹劾老王推行青苗法误国的奏章数量也再创新高。
他三哥忍无可忍,直接把老王堵在条例司衙门吵了一架,
气的本就焦头烂额的老王扭头就走,当天一整天都没再露面。
再然後,倒霉催的二哥等到的就是出任河南府留守推官的诏书。
河南府,府治洛阳,离京城开封府不远,就是地位有点尴尬。
大宋的京城开封又称东京,有东京自然就有西京,陪都西京就是洛阳。
洛阳身为陪都,留守司衙门甚至就是个小规模的朝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京城该有的领导班子那边都有,就是任职的官员要麽是年龄大马上要退休的老人家,要麽就是和当朝执政党有矛盾但又真的有本事的年轻官。
有本事意味着可用,和当朝执政党有矛盾意味着用着心里不踏实,如此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索性就打发去西京办差。
也就是说,河南府的领导班子呈现两个极端,一部分是送过去种花喝茶颐养天年的老干部,另一部分则是有冲劲有干劲有本事但是没有施展空间的倒霉年轻人。
好在被发配到洛阳的年轻官不会一辈子都留在那儿,大宋的朝廷从来都不是一言堂,执政党再怎麽强势也有和他们意见不统一的实权高官,而执政党也不可能一直都是执政党。
这麽一想,三哥去河南府当留守推官也不是坏事,就当出去散心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