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354节 (第3/5页)
胡大人哼了一声,扳回来一局後心情好的不得了,看到桌上不知道什麽时候又多了一摞公文都没能把嘴角的弧度压下去。
嗯,苏子安桌上也有。
哈哈哈哈哈哈哈~
苏景殊哀哀戚戚回去干活,不管怎麽说,他处理公务的速度比胡大人快,这麽算的话他又扳回来一局,所以笑到最後的还是他。
寒冬已过,春日来临。
春闱成绩大概在考试结束一个月左右出来,这一个月就是士子们狂欢的时间,即便春风依旧带着寒意也挡不住他们外出游玩的心思。
随着春闱结束,京城出现一家可以让视物模糊之人重见清晰世界的店铺也风靡读书人群体。
消息最初是从朝中大臣中传出来的,最近那些年长的大臣在衙门里办公的时候会戴一副模样奇怪的镜片,名字很直白就叫眼镜。
官员群体的平均年龄并不大,三四十岁的中坚力量才是大多数,但是能到决策层的岁数基本上都不小,而这些年长的老臣也基本上都分布在各个衙门当一把手二把手。
读书人眼睛有问题的很多,不算那些因病导致的视物不清,光近视和老花都数不过来,以前的解决办法是买能放大字迹的水晶,不过水晶价高,买不起就只能忍着,反正那玩意儿也没多好用。
相公们用的新镜可以直接架在鼻梁上不耽误用手,这可比水晶镜方便多了。
人际关系这张大网铺开,很快京城的官员就都知道官家得了好东西赏赐给两府三司还有资历深的老臣。
眼疾在读书人中太常见了,难得有个方便的工具可以解决这个老大难,他们没资格被官家赏赐,能找到哪儿能买也行啊。
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找到哪儿能买,就算远在海外他们也能想办法买到。
年纪大的臣子老眼昏花,试用过同僚的眼镜後越发急迫,衙门里的年轻官员也想试,只是年轻人多是近视,太子殿下送镜片的时候特意叮嘱过年轻人需要的眼镜和老年人用的不一样,所以那些年轻官员连试用的机会都没捞着。
就在此时,眼镜铺子在闹市中开业了。
那些年轻官员原本还在抱怨相公们小气连试也不肯让他们试,被推荐到眼镜铺子发现买眼镜之前还要各种测试,测完之後匠人记录数据才能打磨镜片後也不抱怨了。
测个视力出来身後就排了长队,他们不配抱怨。
是他们见识短浅不知配眼镜如此复杂,相公们愿意给他们指条明路脾气已经很好了。
打磨镜片需要时间,年轻官员测完视力後就去选喜欢的镜框,选镜框的地方比测视力的地方队伍还长,那儿不光有年轻人还有不需要测视力就能买镜片的老年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