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354节 (第4/5页)
京城那麽多读书人,一家铺子能配多少眼镜,求官家多开几家吧。
贵也没关系,他们愿意拿出半年的俸禄来买眼镜。
不!一年!两年的俸禄也没关系!
大宋的官员俸禄算法复杂,有差事无实职者正常领俸禄,有差事还有职位的则可以加钱,俸料、衣赐、禄粟、添支、餐钱、职田、茶汤钱林林总总加起来薪水高的吓人,像苏景殊现在每个月光俸禄就高达四百贯,官职比他高的官员俸禄就更多了。
不过官员俸禄高花的也多,人至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能攒下钱的还真不多,所以眼镜店的价位并没有像赵清最开始计划的那样上来就上千贯,而是按质量十到三百贯不等,想要更贵的也有,不过得等到半年後才能买。
赵世子对经营眼镜店的差事非常兴奋,为此仔细研究了做生意的法门,还特意去请教他爹以目前工匠磨镜片的速度大概多长时间能让京城的官员人手一副眼镜。
他知道这麽算不太合适,不是所有官员都需要眼镜,需要眼镜的也不都是官员,但是先这麽算着让他心里有个数,如此也好计划开分店。
店铺刚打出名头的时候不能将价位定的太高,毕竟是能提高官员办公效率的东西,等大部分官员都有了再另外开一个专卖高价眼镜的分店。
赚钱也要看时候,打磨镜片的工匠都快磨出火星子了,实在分不出时间给那些炫富的纨绔。
被儿子求到头上的八王爷:……
崽,你是不是忘了如今正值春闱,京城不光有当官的读书人还有大批没当上官的读书人?
赵清:!!!
“妙啊,都是客人,子安选的时间真是太好了。”
参加春闱的读书人来自大宋各地,等他们买完眼镜回家乡岂不是就能把他们的眼镜生意做到大宋各地?
可惜子安当正经官去了,不然他感觉那小子比他更适合打理这些赚钱的産业。
瞧这开业时机选的多好,早半年或者晚半年京城都没有那麽多潜在客人。
不行,他得再多安排点磨镜的工匠,烧制玻璃的作坊也安排上,海外来的玻璃不够用,原材料还是得都掌握在手里才行。
爹在家慢慢算,他去找小夥伴商量商量怎麽扩大销路。
八王爷磨了磨牙,“直接找苏子安那臭小子算不比找本王快?”
不行,他得去找官家问问,那麽大笔的进项真的要让他们家这小子来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