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386节 (第2/5页)
荔原堡附近有大顺城和柔远寨,随後边军也会往这边加派兵力,实在不行就舍了一季的收成。
负责屯田的番邦部衆恨的牙痒痒,好不容易学会种地又让西夏给搅和的不能种,老虎不发威真当他们是病猫啊?
番邦部衆全民皆兵,蔡大人本意是安抚,去了一趟後却让他们更加恼火。
当然,火气是冲着西夏去的。
武将开会时文官没有插话的机会,苏景殊挪到蔡挺旁边,小小声询问,“大人,沿边接受招抚的番邦部落多吗?”
蔡挺猜到这小子想问什麽,似笑非笑的回道,“不多,也就几十个部衆不到千人的小部落而已。”
苏景殊顿了一下,声音压的更低,“大人,您去荔原堡真的不是为了火上浇油吗?”
蔡挺但笑不语。
苏景殊给嘴巴拉上拉链,很好,懂了。
几十个不到千人的小部落?
千人的部落绝对算不上小,几十个具体是多少个不清楚,就算只有三四十个,所有部落加起来也能聚起上万青壮年。
西北的番邦部落都是游牧民族,上万的青壮年相当于上万的精锐骑兵,还是“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式的精锐骑兵。
虽然这个临时部队大概率不听指挥不可控,但是不知道什麽时候就能冒出来帮个大忙。
不愧是能在短短三年内开了两千多顷地的狠人,这才是真正的猛男,李复圭那只能说是窝里横。
蔡挺一心二用,一边听营帐里的武将讨论应敌之策一边给小年轻讲解为什麽要这麽安排。
如今的大宋已经不是李元昊建国称帝时的大宋,他们二十多年的努力不是白费的,别的不说,情报方面绝对不会落下风。
不敢说和派去辽国的探子比肩,至少在大动作上能提前得到准确的消息。
苏景殊仔细听前辈教导,学习的机会可遇不可求,文臣的教导方式和武将是两个风格,蔡大人会和他说西北各州和西夏各地的军情民情,狄将军……狄将军只会拉他一起上战场。
话不多说,打一仗自己就明白了。
法子很不错,就是感觉浑身上下哪儿都凉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