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393节 (第3/5页)
苏政委清清嗓子,“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儒家孔孟一脉相承的是攻心为上以柔克刚,在战时说这些有点不合时宜,但是以德服人的确是後患最小的法子。
自古知兵非好战,深谙用兵之道的人并不喜欢用战争解决问题,诸葛丞相七擒孟获就是这个道理。
他不确定西羌部落要抓几次放几次才能心悦诚服,反正应该不至于打七次才能打服。
西北和三国时期的南中地区不一样,西军和诸葛丞相麾下的蜀军也不一样,大部分部落撑不到第七次就全被杀光了。
寨中将士严整待命,随狄青一同回来的将士也整整齐齐列队校场。
看模样和离开时没什麽两样,可是精神气儿和离开时判若两人,他们打鸡血了?
姚古煞有其事的解释道,“元帅,苏大人说这是心灵鸡汤。”
虽然不知道心灵鸡汤是啥鸡汤,但是看着跟打鸡血没啥区别。
更令人震惊的是,前来避难的羌人部落不光没有惹是生非,还自发组成巡逻小队帮忙维持治安,荔原堡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兵民一家亲”。
不是他吹,纵观西北各州大小三四百座堡寨,能让番邦部落做到这一步的只有荔原堡。
这还是战时动乱的时候,要是没有战乱误事,苏大人出去这儿聊聊那儿唠唠能给他们唠回来数不清的羌人部衆。
“要是没有战乱,羌人部落也不会老老实实坐下来和我唠。”苏景殊无奈解释了两句,让姚古去巡检司帮忙,他自己和狄元帅汇报工作。
狄青听了一路,亲眼看到士气高涨的士兵和再三表示愿意听从安排的羌部首领,回到书房打开舆图,“附近除了礓砟寨还有别的西夏堡寨,如果能让对方守将举寨归附,至少能让西夏人的活动范围退到百里之外。”
苏景殊想了想,回道,“如今西夏已经撤军,拿下边境堡寨的难度能降低许多。”
刚到荔原堡时他只是想试试,这些天天天在羌人部落中和世代居住此地的部衆打交道,又有种劝降也没他想象中那麽难的感觉。
不管怎麽说,先试试没坏处。
王韶都敢孤身跑进吐蕃大本营找吐蕃部落的首领唠嗑,他有那麽多兵马当後盾比王韶安全的多,这样要是还不敢去对面找党项部落话家常未免太拉胯。
还有就是,他们之前对西夏的认识还是太少了。
满朝文武都觉得西夏全民皆兵,党项贵族奢靡度日,全国上下对大宋都是敌视敌视再敌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