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424节 (第3/5页)
盐州对如今的大宋官员来说绝对称不上好地方,庆州不要的人他们盐州也不要,强行将那些等着补肥差的家夥派过去还不够添乱的。
有功名也不行,边关是干实事的地方,不想吃苦受累最好换个地方等。
有背景就去京城和全大宋的候补官员一起竞争,没背景就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吃不了办实事的苦就去吃别的苦,反正世上没有天上掉前程的好事儿。
哦,投胎投的太好的除外。
西北各州的文风并不昌盛,不过因为常年打仗,境内男女老少都懂些拳脚功夫,说是全民皆兵也不为过。
文风不昌盛,能金榜题名的就少,整个陕西加起来参加春闱考试的名额都没有南方一个州多。
去年秋闱之後,西北各大官学私学一片萧条,考中的少数佼佼者收拾行囊进京赶考,大部分落榜生也都收拾行囊,收拾完行囊後却是各自回家找新出路。
能考三年又三年的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学子的家境都不足以让他们一条路走到黑。
能学到乡试这一步已经不容易,别说在西北,就是在京城也能轻松找到活计养活全家。
衙门喜欢招这种有学问还肯吃苦的年轻人,商队店铺也喜欢这种有学问有见识的年轻人,读书很有用,即便最终挤不上科举的路子光耀门楣也能找到体面的工作吃喝不愁。
秋闱的落榜考生现在已经抢不到了,不过今年春闱刚结束,算算时间也该出成绩了,劳烦王大人帮忙盯着,务必让那些返乡的学子知道盐州衙门在招人。
金榜题名的祝他们有大好前程,不幸落榜的也没关系,西北老家欢迎他们回来。
王广渊听的哭笑不得,“不用等春闱出成绩,你只需要以你的名义在陕西各州发招贤令,自会有无数贤才放弃现有的活计去投奔你。”
这儿有宁愿坐冷板凳也要等肥差的绣花枕头,但是更多的还是为了生计疲于奔波的普通人。
不要小瞧三元及第对读书人的吸引力,西北考科举难,这儿的读书人对状元郎更加尊崇。
苏景殊倒是想过这麽干,但是他怕陕西各州的官员联合起来告他黑状。
再说了,如今在西北的状元郎也不是只有他一个,冯大人那边明显比他更有前途。
他要是不小心给冯大人提供了思路,京兆府转运司的招贤令一出,他刚招到手的贤才立刻就能跑一大半。
不行不行,此法太险,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