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小面馆 第46节 (第3/5页)
沈渺的卤肉做法,便与这时的做法不大一样。她的卤菜,是上辈子专门跟一个潮州的卤鹅师傅学的,正经磕头拜的师傅。潮州卤菜以醇厚浓香为特色,卤料底用桂皮香叶八角草果茴香等等十几味香料秘制而成,其中配比是绝不外传的。
起锅,得先炒糖色,之后再将香料先炸后炒,炒香料时一定得注意火候,否则炒出来是苦的。
下清水、葱姜蒜与秘制香料一起熬卤汤,等香料汤滚沸时,便按照肉类耐煮的时间长短,将各类肉焯水后先后放入,这样做出来的卤菜以香、浓、咸鲜为主,还带一丝甜,椒麻味几乎尝不出来。
这世道的鸡肉比猪肉贵,她便先试了成本最低的猪肉,今儿便是卤的头一锅。
她以猪肉来试卤汤也是讲究的,卤汤以越老越好,潮州卤鹅的卤汤在熬制时也会先放几块五花肉下去卤,能让卤汁更为醇厚。
若是这种与众不同的不辣口味儿能在食客间受欢迎,日后她的铺子便不仅能卖价格比较平民低廉的卤猪头肉,还能卖潮州特色卤鹅。
卤好一整只,在灶房里吊起来晾干,想吃的时候切成厚片,再淋一勺卤汁,之后配上蒜蓉酱或是梅子酱,蘸料吃,皮韧而糯,肉嫩又腴,纹理间都是卤香,慢悠悠地吃上一盘,这日子简直赛神仙。
没想到今日的卤猪头肉反响倒也不错,这才端出来呢,就有人好奇地上门买了。
沈渺卤猪头肉定价是三十五文一斤,卤蛋三文一个,卤猪蹄便更贵一些,四十五文一斤。这价码与外头的爊肉相比差不多,微微贵上几文钱,但不离谱,因此被香味勾进来的食客们,你称一斤我买半斤,没一会儿竟将砂锅里的卤肉都买了个精光,只剩小小几块带皮的五花肉,已经卤得那层肥肉如豆腐般软绵了,沈渺干脆捞出来,决定午食时切片,自家吃面时加点儿肉。
之后果真空闲了下来,沈渺干脆数了半贯钱来,派遣济哥儿领着有余一起再去郑屠户那儿多买些猪肉搬回来,她摩拳擦掌正准备再卤一锅,用来应付晚间的用餐高峰,没想到,这时铺子里竟又来人了。
今儿客流量不错么。沈渺洗了手出来,笑着问道:“两位娘子吃点什么?”
进门来的是两位年纪约莫四十余岁的妇人,两人都穿着素淡的细布长褙子,头发简单梳了个包髻,只插了个银簪子,便没什么装饰了。但沈渺看她们细腻白皙的面容和神态,便觉着她们应当是出自富贵之家的,只不过二人出来逛街市,刻意打扮得不起眼吧?
“来碗素汤饼吧。”其中一人扫过墙上食单,微微一笑。
另一人生得更高挑些,背脊笔直,已经转身去欣赏墙上那两幅的字画了,她静静看了一会儿,留意到另一边的泡面教程图,又踱步过去看了半晌,最后不知为何“噗嗤”笑出声来。
沈渺应下后便回灶房拉面去了,没听见那高挑妇人的笑。
也没听见那高挑妇人招手叫另一人上前来:“阿喜,你来看……”
喜妈妈方才也将铺子瞧了一遍,这样市井里的小店儿,能这样干净整洁的实在太少了,她踏在洒扫得干干净净的地砖上,忙上前扶住高挑娘子的手:“大娘子?”
郗氏实在忍不住了,小声与相伴了二十余年的婢女耳语:“若是范立老先生知晓他最看好的关门弟子,将挥毫泼墨的天分都用在这上头了,只怕能从棺材里气活过来吧?”
喜妈妈笑道:“这不能怪九哥儿,他虽擅画却不大爱作画,若非当年范老先生偶然得见他寥寥几笔便勾出人家苦练多年的妙笔,死活要收他这个弟子,九哥儿还不愿学呢。婢子都还记着,九哥儿那时候还小,常跟您撒娇,三句有两句都是‘阿娘我不想去范家学画了,学画实在无趣’。”
郗氏也记起来了,失笑地点着那“速食汤饼冲泡图示”里最后一幅画,上头是个捧着面碗吃面的俏皮女子,她捧着碗,脸上的笑扬起来,眉眼弯弯,露出两颗小小的虎牙,画得真是惟妙惟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