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楼般的归属之地 (第3/5页)
戏里,乔开始对玫瑰厌倦,她感到恐慌、愤怒、心碎。玫瑰跟乔咆哮、扭打,完后又抱住他哭求,不要离开我好不好……你和他们一样,给我希望,然后又把它夺回去……
最重要的是,这是一部男孩逐渐疏远他魅力无穷、喜怒无常的母亲的电影。成年后,他反复地讲述母亲的故事,也许为了找回一点爱。
我给彼得的邮件也变得歇斯底里——
这部电影将以澳门、上海和澳洲墨尔本为背景,探索七十年代初在澳洲郊外白人区中生活的中国穷移民。在这个独特的世界里,粤语流行歌曲与《迪恩·马丁秀》(Dean Martin Show)、《鹧鸪家庭》(Partridge Family)并列,中餐厅狭窄的空间、廉价的装饰与宽广的维多利亚海岸线并列。
又接到一条家长的邮件,又是下个周末出城度假!这些人,她们都要在母亲节出城,这让我气得发抖。我多么想给文姗一个美好的生日,但是我在辜负她。是因为我平时没跟她们交朋友吗?她们的崽子都不愿来参加我宝宝的生日聚会?我恨她们。
跨越五十多年,这是一个关于母子、母女的故事;关于突如其来的激情、锥心刺骨的单恋和黑暗的自我毁灭的故事。使它如此令人惊讶和不可预测的是,它完全基于真实事件。剧本中的一切,都曾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从我母亲和姐姐同时试图自杀并在同一家医院被抢救的离奇事实,到我和姐姐三十年后在街上跟乔叔叔的巧遇。
不懂我为什么会这样发抖,停不下来。你要在我身边就好了,你会一如既往地抱住我说,别担心,一切都会圆满解决的。
从很多方面来说,这两个作品都是为现在做的准备,《意》是我自传三部曲中最后也是最雄心勃勃的部分。它描述了我童年最戏剧化的一年——那一年,我妈妈和比她小二十多岁的乔相爱了,而后来乔又爱上了我十六岁的姐姐。
想你!
十年前,我写了一部短剧,叫《长途跋涉》。它讲述了我母亲、姐姐和我乘坐出租车前往珀斯以南三小时车程的小镇班伯里,与我母亲的一位情人共进午餐的故事。几年后,我又写了一部自传体电视剧,叫作《鬼故事》,它是我母亲自杀事件的虚构版本。
接着的一封邮件里我跟丈夫道歉,想必是在电话里跟他发了不小的脾气:“对不起,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已经十七个小时没睡了,我答应以后不会再这样……”
重温导演托尼·艾尔斯给我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我想到《意》其实是一部他孕育了十年,甚至一生的电影——
以后不会再这样了。玫瑰自杀未遂在精神疗养院里也是这样答应两个孩子的。拍摄那场戏的时候,我紧拥着儿女发誓从今往后做个好妈妈。其实那是我想对自己孩子说的话。在托尼的记忆里,母亲每个发自肺腑的诺言最后都没有兑现。
二〇〇七年《意》在众多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我也因为扮演片中女主角得到不少荣誉。记得在获得澳洲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时候,我感谢了郭淑华——她既平凡又惊世骇俗的命运,是角色诞生和盛开的沃土;我感谢了丈夫和孩子,让我对母爱与家庭有了更切肤的体验,让角色悲凉的人生有了爱的热度与渴望。
我答应过文姗她会有一个快乐的生日。眼看生日就要到了,我自己沉重的负罪感全部压到了丈夫的身上。彼得把聚会从周日改到周一放学以后,把地点从游乐场改到家里,再雇用了一家儿童派对公司,然后发信通知家长,第二天电话确认……那天晚上他在邮件里写道:“家里来了演小丑的、变戏法的、画脸谱的、做气球的,非常热闹,但是聚会太长了,尾声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累了。不知道怎么文姗就不高兴了,跟我发了一通脾气。奶奶骂了她不懂感恩,她一直哭到睡着……”
英文片名 The Home Song Stories 不知为何在国内译成了《意》,它更确切的翻译应该是《家乡歌曲的故事》。对我来说,它也是家庭歌曲的故事。为了方便读者在网上找到,我在这里还是叫它《意》吧。英文片名比较长,听着还有些拗口,许多电影投资人、发行商和朋友都建议改一个短些的、通俗些的片名,但是导演托尼·艾尔斯坚持只有这个名字才能象征故事的精神和意境。只有失去了家,它才会成为一支遥远的歌萦绕于梦中。
彼得是一位心脏病专家,经常一天工作十四小时,但他每晚编一集《J和T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英文里的名字 Johnny 和 Teddy,在故事里变成了傻呵呵的 Johnny- ny 和 Teddy- dy。这俩男孩比女儿们稍大一点,总是企图跟她们恶作剧,但是每次都反而被聪明的女儿们给捉弄一通。每一集都有丰富的情节和各种屎尿屁笑话,女儿们总是笑得前仰后合,百听不厌。孩子们跟着我出外景的时候,他每天会用电子邮件把《J和T的故事》发给她们。记得一次我们全家人在 Costco买东西,文姗突然指着两个牛仔裤管拖在地上的胖男孩,无比兴奋地喊起来,快看,Johnny- ny 跟 Teddy- dy在那里!可想而知彼得创造的人物多么生动难忘,小女儿觉得他们是生活里的真人。
二〇〇六年春季的一天,在澳洲一间摄制组的服装间里,照片中淑华的旗袍穿到了我的身上,居然合适。我在镜前端详,想象旗袍里她曾经鲜活的腰肢,想象那晚她渴望跟儿女们说的话……
重读他十几年前给我的邮件,让我感慨万分。这是二〇〇六年五月的最后一个周末——
郭淑华是怎么从上海到了澳门,怎么成了香港夜总会的歌女,跟谁生下了儿子托尼,似乎没有人知道。她离开儿女的那天晚上,是不是也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她不识字,不会写信。
昨天给文婷讲了两个“惊悚”故事,两次她都叫出声来了。以后我也许该多讲些吓人的故事,她瞪大眼睛害怕的样子太可爱了。孩子们睡下不久我就上床了,十一点半被呼叫去了医院——心肌梗塞,动完手术回到家很久才入睡。现在我刚吃完晚饭,还有很多病历需要整理出来。明天文婷特别忙,先要去玛德琳的生日派对,四点上中文课,接着马上去佐伊的生日派对。我得去买生日礼物,能给我一些建议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